《幼学琼林》卷一之统系(中)
【原文】赤帝子诛白帝子,汉祖兴刘;假皇帝逼眞皇帝,新莽篡汉。
【注释】赤帝子、白帝子:传说汉高祖刘邦为赤帝子,秦统治者为白帝子。赤帝子斩杀白帝子,表明汉当灭秦。《史记》:“有一老妪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爲蛇,當道。今爲赤帝子斬之。’”后因借指被推翻的王朝。
假皇帝:暂时代理皇帝。汉平帝元始后,王莽以外戚执政。平帝死,莽自居摄,朝会祭祝“皆如天子制”,称“假皇帝”,臣民謂之“摄皇帝”。
【译文】赤帝子汉高祖诛灭了白帝子,刘邦当上了汉高祖,刘姓就渐渐的兴旺了。王莽摄帝位自称假皇帝,利用权威逼迫孺子婴这位真皇帝,王莽就篡夺了汉朝改国号为新,直到光武中兴才把他斩除。
【原文】白水眞人,实开东汉;中山帝胄,爰霸西川。
【注释】白水真人:指汉光武帝刘秀。刘秀与其兄刘演在南阳郡舂陵白水乡起兵复汉。
中山:指中山王刘胜,中国西汉时期诸侯王,为第一代中山王,谥号为“靖”,史称中山靖王。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的第十三世先祖。
帝胄:皇族。胄音宙。
爰:改易,更换。爰音元。
【译文】光武帝刘秀生于南阳白水乡,所以称为白水真人,汉高祖都长安称西汉,光武都洛阳称东汉;光武中兴后东汉才开始兴起。汉昭烈帝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称霸于四川这个地方。
【原文】典午窃当涂之绪,金牛承石马之宗;
【注释】典午:“司马”的隐语。十二支中,午属马。晋帝姓司马氏,后因以“典午”指晋朝。
当涂:三国魏的代称。
金牛:暗喻元帝之母牛氏。晋元帝司马睿一生下来,就被人们说成是牛继马后,是小吏牛金的儿子,其种不纯。《晋书》:“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石马:暗喻司马。
【译文】典午是司马这个官名的别号,司马氏篡窃了魏国的帝统,元帝乃是牛氏所生,暗承了司马的宗裔。
【原文】五姓据中华而扰晋,六朝依江左而终陈。
【注释】五姓:谓五胡。晋武帝死后,晋室内乱,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的刘渊、沮ju3渠氏、赫连氏; 羯族、石氏; 鲜卑族、慕容氏、秃发氏、乞伏氏; 氐族、苻氏、吕氏; 羌族、姚氏。相继在中原称帝,史称“五胡”。
六朝: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建康(建业,今南京市),史称为六朝。
江左: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译文】前赵刘氏、后赵石氏、燕慕容氏、前秦苻氏、后秦姚氏。这五姓是当时最著名的胡人,五胡占据了中华时时侵犯晋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偏安于江左,到了陈就被隋所灭亡-六朝到此终止。
【原文】元魏迅扫群邦,北伐齐而西授周;宇文兼并高氏,得之元而失之杨。
【注释】元魏:即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北魏,拓跋魏,元魏。早期国语鲜卑语,初称代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东魏武定八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正式结束。北周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宇文周。孝闵帝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明帝)。武成二年,宇文护又毒死明帝,立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周武帝宇文邕杀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北周亡。
【译文】元魏就是北朝的魏,本姓拓跋氏称帝后改称元,后来又分为西魏东魏;北朝魏扫荡诸国,北用兵于齐,西禅位于周,宇文氏并吞高齐,得国于元氏,失国于杨氏。
【原文】隋帝弑父篡位,身丧国亡;唐宗劫父称兵,逆取顺守。
【注释】隋帝弑父篡位:《隋书》载:“初,上寑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杨坚听陈氏这么一说,怒从胸中起,连父亲的女人也想勾引,“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隋帝弑父篡位后,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唐宗劫父称兵: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全部被赐死。
逆取顺守:《史记》:“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古代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汤武以诸侯身分用武力夺取帝位,不合君臣之道,故叫“逆取”。即位后,偃武修文,法先圣,行仁义,合乎正道,故叫“顺守”。王粲《为刘荆州与袁谭书》:“或欲以成王业,或欲以定霸功,皆所谓逆取顺守,而徼jiao4富强于一世也”。
【译文】隋炀帝狠心弑父,篡夺帝位,到后来身丧国亡;唐太宗逼父起兵,得了天下这称为逆取顺守。可惜啊!
【原文】惜夫fu2牝后艳妃,乱之于中;悲哉宦官方镇,扰之于末。
【注释】牝:鸟兽的雌性。牝牡指鸟兽的雌性和雄性。《荀子》:“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史记》:“禽兽有牝牡,置之山原;鸟有雌雄,布之林泽;有介之虫,置之溪谷”。 牝音聘。
牝后:此指武后和韦后。武后,武则天。韦后:唐中宗李显之妻。
艳妃:指杨玉环。
方镇: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晋持节都督,唐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辽金时皆有其职。
【译文】牝后有武后、韦后、艳妃有太真,既然已经纷乱于宫中;可悲啊!在朝廷上有太监专权用事,在外有藩镇拥兵自重又复扰乱于后。
【原文】纷纷五季,八姓十三君;莽莽群雄,九州数十主。
【注释】五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
八姓:五代八姓,即梁(朱氏)、唐(庄宗李氏;明帝出身沙陀平民,姓氏不明;废帝王氏)、晋(石氏)、汉(刘氏)、周(太祖郭氏,世宗柴氏)的八姓。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五代终始,纔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
十三君:梁:太祖、末帝;唐:庄宗、明宗、闵帝、废帝;晋:高祖、出帝;汉:高祖、隐帝;周:太祖、世宗、恭帝。
群雄:旧时称在时局混乱中称王称霸的一些人。今指英雄人物。《后汉书》:“羣雄崩扰,旌旗乱野”。《三国志》:“羣雄虎争,英豪踊跃”。
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
【译文】纷纷然五代的兴废,共计八姓竟有十三君,莽莽然无数的英雄割据了九州,最多竟至数十主。
【原文】若度德而度义,果孰是而孰非?
【注释】度:计量长短的标准。《书·舜典》:“同律、度、量、衡”。德:道德;品德。
义:谓符合正义或道德规范。
孰是孰非:在一件事情上并不是能分得清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译文】倘若量度他们的德行和仁义,结果那一个是对的,那一个是不对的?
【原文】宋祖剪诸凶而独秉乾纲;太宗承兄业而懋应大宝。
【注释】宋祖:谓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太宗:谓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懋:勤勉,努力。懋音冒。
大宝:指帝位。
【译文】宋太祖赵匡胤剿灭群凶独揽大权,宋太宗赵匡义继兄大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盘古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顾问:
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
日 月(敬金忠)
讲师:
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
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管理兼主审:
汪凤森 郭利战 刘巧英
田 卫 段志军 袁桂杰
野 鹤 张 琳
主审:
袁谷成 天 问 蒋贵龙
凌赣文 李晓华 俞子兰
钱秀英 黄伟琰 徐家齐
张丽辉 张旭祖 李凤梅
郑举纲 吴立红 林春平
审收:
徐成美 臧 岚
编辑制作:
一剪梅 日月 溪水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5年1月10日
关注我们 学习诗联
入群加微信:qingyang23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