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余饭后,几位老人来到社区小广场的座椅上,聊起了过年的苦辣酸甜,共同探寻过年的高招。

三十岁就孀居守寡的李奶奶提起来过年,就唉声叹气,一肚子苦水倒不完。当年,丈夫去世时,小女儿才五岁,她含辛茹苦地把女儿拉扯大,又招了个膀大腰圆的上门女婿,次年女儿就给她生了个大胖孙子,眼看这小日子火炭似的过起来了,没想到孩子刚过完五岁生日,姑爷早晨出门就出了车祸,娘儿俩陷入了同样的苦命。还好,大孙子挺争气,不仅人长得帅气,学习用功,还孝顺老人。大学毕业找了个不错的工作,又娶了个漂亮媳妇。李奶奶心里这个乐呀,跟人说起来嘴都合不上了。没想到,该过年了,孙媳妇说要到娘家过年,原因她是独生女,并且母亲已经过世多年,家里就父亲一个人。李奶奶和闺女一想也是呀,索性叫孙子也去了。可说是说,赶到过年这天,娘俩看着桌子上的饭菜,想到去年还是娘三个,今年又剩下孤苦伶仃的娘俩,谁也吃不下饭,忍不住抱头痛哭。

听了李奶奶的诉说,旁边的赵老爷子发话了:“你这孙媳妇他们家也太不懂事了,谁家媳妇不在婆家过年,这是老一辈儿传下来的规矩!你瞧俺家那孙媳妇,娘家也是独生女,结婚五年里,都是过完年初二才回娘家。”

“啥规矩不规矩的,现在是新社会,改革年代,闺女儿子都一样。再说,这些年独生子女多,过年在谁家不一样。你这老脑筋早该换换了。你瞧我们家,两亲家早就商量妥了,小两口今年在我们家过年,明年去她们家过年,这不挺好的吗!老姐姐,别想不开。”刘奶奶说着,拉着李奶奶解劝道。

听刘奶奶这么说,李奶奶心里好像舒服了一点,她说:“也是,你说不让孙媳妇回家,让她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年,我也挺过意不去,我呢,毕竟还有女儿呢吗。”
“是呀,我早就佩服你这个老嫂子,通情达理,总为别人着想。不过,你也该为自己想想,也该为闺女想想,既然孙子都成家了,你们娘俩就没有想法?”一旁的王爷爷说话了。
“嗨,我就甭说了,都这个岁数了,我早就劝俺那闺女,让她有合适的再找一个,可她就是不找,拜托你们大伙,谁有合适的给我们张罗张罗。”

王爷爷听李奶奶这么说,马上接过来说:“看,老嫂子有多开窍!要我说呀,你孙媳妇她爸”王爷爷说着,用手一比划,看着李奶奶一笑。
旁边的人一听,都互相会意的一挤眼,齐声说:“是呀!”
李奶奶听了忙说:“不妥不妥,这叫啥事儿呀!大伙儿这儿说咋过年呢,你可别跑题啊!”
“对,这事以后再说,我告诉你老嫂子,我闺女和你孙媳妇她爸是老同学,等明儿我闺女回来我就跟她说,你就等着䝼好吧!”
听王爷爷这么说,李奶奶只是笑,没说啥,刘奶奶倒开口了:“是,你要是把这媒保成了,可积了大德啦!”


鲁鲁文学
主编/审稿:鲁桂华老师
剪辑/美术:路萌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期
《过年讨招(上)》-身残志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