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人家》里的诗意
杨新榕
近日,创作一幅四尺斗方的国画小品《江畔人家》,画得好或不好另说,但这其中还是凝聚着我的心血、思绪与对自然生活的无限热爱。
当我最初构思这幅画时,我脑海中便浮现出那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江畔景象。我想要捕捉到山水之间的和谐韵律,于是,我开始了一场精心的创作之旅。
画面的主体是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它们像是大地古老而坚实的脊梁。我用浓淡相宜的墨色来表现山脉的层次感,先用浓墨勾勒出山的轮廓,那线条犹如书法般苍劲有力,每一笔都蕴含着我对山的崇敬。然后,再以淡墨晕染,就像山间缭绕的云雾,让山有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这山峦不仅仅是自然的景物,在我的创作思维里,它们更象征着一种永恒和稳定,承载着江畔人家世世代代的故事与记忆。
水是这幅画的灵魂所在。江水悠悠流淌,我用灵动的笔触描绘出它的波澜。在调色盘里,我精心调配出一种清润的蓝色,用细腻的笔法让江水在宣纸上游走。那江水波光粼粼,似有微风轻轻拂过水面。江中的鱼舟,是江畔生活的生动写照。我仔细地刻画着鱼舟的形状,那略显破旧的船身,仿佛诉说着它历经的风雨和无数次的江上捕捞。鱼舟在江面上微微摇曳,仿佛是江水的亲密伙伴,随着水流起伏。这鱼舟的存在,让整个画面有了动态感,它是江畔人家生活的依托,也是一种古老生活方式的象征。
江畔的人家则是这幅画的情感核心。那些错落有致的房屋,有的被树木遮掩着一角,有的则大方地坐落在堤坝边。我用暖色调来描绘房屋,墙的颜色带着淡淡的土黄,屋顶是深色的瓦片,这简单的色彩组合,却传递出一种家的温馨。每一间房屋里,都有着各自的故事,或许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欢笑,或许是夜晚灯光下的宁静。我在创作时,仿佛能看到屋中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这山水相依为命。而那环绕着人家的树木,就像是忠诚的守护者。我用不同的绿色描绘出树木的繁茂,有深绿的老叶,也有嫩绿的新枝。它们在风中轻轻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仿佛是大自然为江畔人家奏响的乐章。
堤坝也是画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横卧在江水与人家之间,像是一条坚实的纽带。我用厚重的墨色画出堤坝的石块,每一块石头都画得坚实而有质感,体现出它的坚固和不可侵犯。堤坝既阻挡着江水可能的泛滥,又像是一个无声的见证者,见证着江畔人家与江水的共生关系。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精心调度着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不断地审视着画面,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每一次下笔,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每一次晕染,都像是在营造一种氛围。我会在阳光正好的午后,仔细端详画面,看那山水是否气韵生动,人家是否充满烟火气,鱼舟是否有漂浮之感。我也会在灯光下反复揣摩,检查树木的阴影是否合理,堤坝的线条是否刚劲。
《江畔人家》不仅仅是一幅国画,它其实是我对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向往。在这个喧嚣的现代世界里,江畔人家的宁静、自然与和谐显得尤为珍贵。它是我用画笔描绘出的世外桃源,也是我心中永远的诗意栖息地。每一次看到这幅画,我都仿佛能听到江水的流淌声、树叶的摇曳声和屋中的欢声笑语,它让我沉浸在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艺术世界里,那是属于我,也属于每一个热爱自然与生活的人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