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赋
文/李亚光
德水①浩荡,高原迤逦。西北重镇,龙盘虎踞。宛如锁钥,蔽关中之形胜;又似襟喉,卞潼关而莫跻。子午秀岭分洛泾之水,黄龙劳山作境域之脊。二水②交汇古城,三山③相望鼎峙。桥山神圣,蕴民族之魂魄;宝塔穆耀,聚国家之晞冀。钻探九州第一油井,荣汇古今两大圣地④。展高原丘陵之丰韵,萃天地造化之灵气。
青史延安,日月赊矣。黄龙智人,晚期既息。南平蚩尤,英武黄帝。壶口治水,大禹迈绩。讨伐鬼方,武丁孔力。重耳流亡,困居白狄。秦置高奴,城邑初具。羽分三秦,翟王⑤都倚。蒙恬引兵,北击匈奴,监修长城,直道京及。汉武拓疆,移民屯戍,斛斗积山,“新秦中”誉。三国分治,羌胡所据。司马南渡,大夏⑥国立。重文轻武,宋之素弊。宋夏⑦频战,韩范御敌。晚明民变,举国重地。回民起义⑧,陕甘携手遭湘军围剿;捻军反清⑨,风卷南北陷永宁铩羽。
人文延安,繁星斑斓。伏羲观天察地,轩辕兴于沮水,肇中华文明之源。彩绘陶盆,真武石洞,宝室铜钟,岁月赊远。安定古城,永宁古寨,钟山石窟,琳琅灿烂。庙宇塔寺,祠堂道观。石刻碑坊,长城蜿蜒。士人风骨,横渠力谏抗夏;巾帼英雄,木兰替父鞭箭。唐诗宋词,世界称誉,杜范⑩有遗篇。当世大笔,一代巨匠,路遥堪称贤。更有安塞腰鼓,舞动赤县。陕北民歌,梁尘宇寰。延安书院,新思想,新理念,创建文明强国。桥山黄陵,聚龙胤,植自信,实现复兴夙愿。
红色延安,革命圣地。刘志丹、谢子长发革命于西北,党中央、毛润之建辉煌之伟绩。十三载居其一隅,运筹帷幄斩荆棘。大街小巷,星罗遗址。沟底坡脚,旧居百计。枣园、杨家岭,抗小、西北局。凤凰岭著实践与矛盾出二论⑪。宝塔山融历史与革命为一体。高举旗帜,“七大”统一全党思想;服务工农,“鲁艺”开创革命文艺。瓦窑堡,确定抗日统一战线;清凉山,传达中央战略远意。再看赤土南泥湾,三五九旅建奇功,自力更生拓新路,千顷荒田仓廪溢。延安革命纪念馆,图文并茂,意蕴广博,筚路蓝缕催后来奋进;延安精神,服务人民,今之领袖初心如一。
今之延安,如沐春风,正追赶咸宝⑫,将缓解西安。国际红城,世界典范。宝塔山下,各色人众“朝圣”;枣园窑前,九州儿女思贤。能源宝库,煤海腾浪,石油放歌,西气东输,为国纾难。高端装备、新型材料、现代农业,加速“破茧”。延安大学,力筑教育高地;文化事业,覆盖城乡点面。黄土画派,江山写意,陕北说书,百花艺苑。古风民俗,非遗琳琅满目;地域特质,民间工艺璀璨。洛川苹果,九上太空,远销欧美;延安红枣,闻名全国,引种朝鲜⑬。乾坤大湾,于斯黄河蛇曲;壶口瀑布,堪称天下奇观。高铁驰骋,可接全国诸地;机场摩天,喜迎五洲良伴。
伟哉延安,沧海桑田。红色根基,永世莫变。崭新时代,人民江山。核心掌舵,初心如磐。借问明朝景象如何?民族复兴红旗更艳。
注释:
①德水,古人常将黄河尊称为德水,寓意其滋养万物、泽被苍生的伟大德行。
②二水③三山,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④两大圣地,指桥山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圣地。延安是新中国的革命圣地。
⑤翟王,秦末,项羽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东马坊村遗址),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西安阎良附近),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说:富县、安塞、延安)辖陕北。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
⑥大夏,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匈奴铁弗部赫建立大夏国。
⑦宋夏,发生在北宋时期西夏与北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其时北宋名臣韩琦、范仲淹等在永兴军路(当时延安地区属永兴军路)御敌。
⑧回民起义,指清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军在延安境内反清,左宗棠率湘军入境剿抚。
⑨捻军反清,指清同治年间,西捻军张宗禹在延安境内反清,最后一只捻军武装袁大魁部在永宁山被镇压,捻军运动在中国最后失败。
⑩杜范,指诗圣杜甫和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时杜甫身禁长安安史叛军中,写了《塞芦子》这首诗,表明自己的担心。芦子即芦子关,故址在今陕西省安塞县西北。康定元年(1040年)8月,范仲淹知延州。不久宋夏战争爆发,范仲淹在延州边塞作《渔家傲•秋思》。
⑪二论,指《实践论》和《矛盾论》。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在此居住期间,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
⑫咸宝,指陕西省的咸阳市和宝鸡市。
⑬引种朝鲜,指1982年朝鲜主席金日成访华品尝延川狗头枣后,赞不绝口,并为朝鲜引种300余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