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乡土人情系列小说之五
菊花凋零
作者 思洋
十三
大菊去世后,钢蛋把大姐去世的消息,告诉了远在广东的三姐领弟。收到钢蛋的信息后,领弟和丈夫六月怀着悲痛的心情,急急忙忙地从广东赶回来。
可大菊她娘和铁勺说什么也不让他们两口子参加大菊的后事安排,让钢蛋把他们赶出去,不让他们进家门。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当年家里贫穷,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再加上看到母亲和大姐她们一生的艰辛,特别是大姐兰菊的悲惨遭遇,领弟心中埋下了深深的恐惧和不甘。
她不忍心自己以后也像母亲和大姐那样,长大嫁人,生儿育女,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还受婆家欺负。她害怕过那样的生活,于是在内心的渴望驱使下,与同学六月谈起了恋爱。
六月家里同样不富裕,但两人的感情真挚而热烈。
然而,当年在乡下农村,他们的爱情被视为大逆不道、伤风败俗之事。乡亲们在背后更是指指点点,说着各种难听的话。
铁勺听闻此事,认为都是六月“勾引”欺负了三姐,败坏了他家的名声,让他们一家在村里抬不起头,便气势汹汹地找上门去要打六月。
领弟为了保护六月,奋不顾身地冲上前,挡住了铁勺挥舞过来的钢锨,却不幸被弟弟铁勺误伤了头部,缝了好几针。
这一意外,从此便让领弟和铁勺之间积下了深深的怨恨。
大菊她娘香女觉得领弟太不听话,背着父母谈恋爱不说,还和弟弟打架,败坏了他们老高家的名声,让他们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扬言就是死了,也不让她和六月结婚。
领弟自己在村里出了坏名声,像个瘟疫似的,别人看见了都躲的远远的。每天都要忍受别人的恶语相加,实在难以承受。
于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领弟和六月决定私奔,二人商量着去深圳打工。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他们的计划被铁勺发现。
铁勺便略施小计,通过同学如意,告诉领弟说六月在村南那个废机井的机房里等她,让她赶紧过去。领弟不知是计,匆匆忙忙过去一看,才知中计,铁勺在那里正候着她。铁勺此时也不客气,用绳子将三姐捆起来,拴在一个木桩上。
把领弟捆好,蒙上她的眼。铁勺又让如意告诉六月,说领弟在村南那个大柳树下等他,让他快点过去一起去深圳。
用同样的方法,铁勺不但把领弟和六月私奔的计划打破,而且把他们二人捆起来拉到自己家里,让六月发誓,以后不再“纠缠”领弟。同时让领弟发誓,不能再和六月接触,做出有伤风化,给爹娘和家里人丢脸的事。
领弟和六月是铁了心的要在一起,他们哪吃铁勺这一套。
“我告诉你铁勺,你别太过分,你这是犯法,你知道吗?你限制我和六月人身自由”。领弟一副宁死不屈的态度。
“好吧好吧。铁勺,你绑我可以,可是你不要绑你三姐。一切都是我的错,我答应你就是。”六月想来个“缓兵之计”。他想,光棍儿不吃眼前亏,腿长在他和领弟身上,你铁勺能看得了我们一天,你能看得了我们一年。眼下我只就认怂算了,以后嘛,我再从长计议。
但是就这样,铁勺还是不想放过他们。因为他不认为他们二人就此罢休,就是想在精神上摧毁二人的意志,别抱有什么幻想,也是给他爹娘一个交代。
领弟和六月就这样被铁勺绑在树上,饿了三天三夜。
铁勺他三叔见状,担心会出人命,赶忙让钢蛋劝说铁勺把他们二人放了,并让他们写下保证,从此走得远远的,不许再登家门。
几年后,六月和领弟在广东还真打拼出了一番不错的事业,二人的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还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可不像她姐姐大菊那样悲惨。
在领弟她三叔的苦苦劝解下,香女和铁勺最终也同意了领弟两口子参加大菊的丧事。
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再怎么说,领弟是娘的亲闺女,是铁勺的亲姐姐,那些旧事已经过去,况且人家六月也不是坏孩子,两个人在广东过的也挺好,这不就得了。
铁勺再生气,还不是心疼他的三姐,怕三姐被六月欺骗嘛。有大姐的教训,他心里没底,害怕六月坑了二姐。看到三姐一家现在过得这么好,他也没有什么可纠结的了。
最心疼闺女的还是爹娘,香女的心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比太平洋还宽阔。他们能容下孩子的任何过错,从来不和儿女计较他们的错误。看着多年未见的领弟归来,大菊的爹娘心情复杂,有喜有恨。
恨的是他们当年自私地扔下爹娘,这么多年都不回家看看;喜的是他们在外面混出了名堂,生活有了起色。
特别当看到领弟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外孙外孙女回来,秋江和香女心中的怨恨顿时全消散而尽。
两个孩子长得像一对小天使,小嘴也特别甜,那夹杂着粤语的普通话“外公外婆”的叫个不离嘴,心痛地香女把两个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亲了又亲,怎么也亲不够。
“领弟,孩子叫的什么呀,公呀婆滴,什么意思嘛”!
要不是大姐的丧事,让领弟两口子正处于悲痛之中,如果放平时,她娘的问话肯定会让她笑喷。可是现在她笑不起来,心里就是想着大姐这一生太不容易。
“娘,外公外婆,就是咱们这的姥爷姥娘的意思”。
“你别让孩子说那边的话,还是咱老家的话好听。我就听不惯什么公啊,婆的”。香女故意那么说,其实在她心里,叫什么她都高兴。
这就是隔辈亲吧!
思洋,北京人 军旅生活近三十年,上校军衔。转业后任某中央单位人事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记者,主编等。有诗歌、散文发表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