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014
父亲的那段抗日往事
周德香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此之际我也讲讲父亲的那段抗日往事。
抗日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八年间为抗日献出生命的人数高达3500万,这是多么沉痛的代价!这个数字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提醒我们一定要珍惜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时刻牢记国强才民安,懂得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历史是尊重事实的,为抗日牺牲的英雄刻在碑上,活着的继续为国家的和平建设效力,还有一些隐姓埋名为抗日出过力、负过伤却不为大家所知的人,这种情况估计也不在少数,我父亲就是其中之一。对于他有始无终,没坚持到底只能美其名曰:忠孝不能两全。
他,不是英雄,也没做过突岀的贡献,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区队粮秣委员,因参加抗日坐过牢、受过刑、负过伤,躲躲藏藏在游击队里干了三年。日本鬼子投降后,“抗日”那辉煌的一页上没有他的名字,知道这段经历的人都替他惋惜,父亲沉默不语,祖父则说:“谁家当官俺都不眼红,只要他活着就行。”
父亲是独子,那时候的农民尽管日子穷但孩子可不少生,像他这种情况的很少,祖父是个手艺人,娶过两房妻子,置下一大份家业,直到四十六岁才有了我父亲,视如珍宝,爱如生命,这可是千顷地一棵苗。
视他如珍宝的不只是父母,还有朱家林石家他姥爷姥娘。他从小就愿意住姥娘家,那是个大户,仨舅俩姨六个表哥一个表弟还有表姐表妹,都三十多口人了石老爷子还不分家,父亲连私塾都是在那里读的,图热闹呗。
以后县政府在韩庙周家成立了二小(相当于现在的中学),舅父又让他与六表哥俩人去二小读书。
韩庙与乐陵县接壤,这一带是八路军的根据地,二小就是革命的启蒙摇篮,我县很多早期革命力量是二小毕业的。父亲在二小结识了几个进步青年,有五寨子的,雹泉庙的,孙家营的,他们先后都参加了八路军的游击队。舅父知道后非常担心,生怕外甥出意外对不起姐姐、姐夫,就强迫他俩辍学了。
1938年秋末,有个姓王的同学在朱家林找到我父亲,动员他参加抗日游击队,他瞒着家人去了,当了游击队的粮秣委员,负责区小队的后勤供应。主要是在村里征集小米,那时候打游击多数是夜里行动,白天有时在二小,有时在姥娘家掩饰自己的身份。
当时参加抗日的人为避免出事后牵连家人,基本上都用化名。父亲是随他姥娘家表兄弟们起的名,姥娘家姓石,“峰”字辈,他起了“石周峰”这个名子。
他是私自参加八路军的,回家当然不敢说,队伍里不但生活艰苦,主要是有生命危险。他半月十天的回来一次,都是晚来早走,祖父问他在外边干什么,他说帮先生办学也帮二舅整理教义(他二舅信教)。
祖父担心地说:“你千万别干冒险的事啊,咱担不起呀。”
心细的妻子还是嗅出了他身上的“火药”味,逼他说了实话,全家都知道他喝了八路军的“迷魂汤”,一时拽不回来。
祖父是个有心机的人,就悄悄隔了一间夹壁屋,在那种乱世里,有点家底的户都得有个藏东西的地方。
一九四一年夏初,父亲在执行任务时被两个化妆的伪军跟踪发现,当天夜里就在二小被黄家屯据点的鬼子抓走了,关进了牢房。真像电影上演的一样,父亲坐了一次老虎凳,左胳膊被打折了。朱家林与黄家屯只有两华里的距离,他舅父在黄家屯有朋友和教友,很快就知道了外甥被捕的消息。他一边托关系先保住外甥的性命,又连夜让老五老六兄弟俩去周家送信,让我祖父筹钱赎人。
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祖父祖母和我母亲都儍了眼,祖母与母亲只是哭,祖父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两眼发直面无血色,这个突然的消息把他惊呆了,紧张,担心,恐惧,难受,心疼,最终他还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缓过劲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他还活着吗?”
“活着。”老五说:“俺爹说让你赶紧凑钱赎人。”
“只要能赎人就行!”祖父坚定地说:“倾家荡产也让他活着回来。”他又问:“明天哪里集?”
“韩家庙。”
“回去跟你大哥说,明天在韩庙集上等我,让他帮我卖东西。”
老五老六走了,我母亲问祖父:“爹,卖啥呀?我帮你收拾啊。”
“不用,你跟孩子睡觉吧。”祖父说:“这是笔大数目,粜几口袋粮食卖几包袱棉花办不了啊,先把这辆大车和犍牛卖了吧。”
“啊!”祖母听后一惊。
“啊啥!”祖父说:“这钱不够我再卖宅子卖地!”
那天夜里除去我他仨人谁也没睡,天刚亮祖父从车棚里推出那辆自己亲手砸的大车(不知为什么那时候木匠做车不用“做”而用“砸”),擦拭的干干净净,黄犍牛已喂的肚子滚圆,祖父套好车对我母亲说:“拿个包袱皮。”
“要包袱皮干啥?”祖母问。
“这是规矩。”祖父说:“卖车不卖鞭子,卖牛不卖鞍子,还有这些绳套都得拿回来。”
祖父走后祖母开始在她供奉的泰山奶奶像前焚香祈祷,保佑儿子平安回家。干完这一套她又对我母亲说:“等香子醒了咱问她吧,孩子说冒话可灵了。”
终于盼到我醒了,祖母轻轻摇着我的手说:“俺香子可乖了,奶奶问你话呢。”她一字一顿地慢慢说:“你、爹、回、来、吗?”
我竟张口说:“回。”
这下她婆媳俩可高兴了,母亲接着按祖母的方式又问了一遍,我还是说了个“回”。愚昧的婆媳俩竟相信了我的话,心情放松了。
那次赎父亲具体花了多少钱祖父一直不说,估计石家也帮了不少忙。三天后的夜里,石家的老五老六把我受伤的父亲送回了周家。
这是个惊喜,祖父并未责备儿子只上下打量了一眼低声说:“藏进夹壁屋吧,外面的事我应付。”
区小队派了几番人来询问,祖父一口咬定儿子不在家。祖父知道光躲着是不行的,只是等他的领导来了才摊牌。这天区小队的王政委来了(就是介绍父亲参加抗日的)。祖父声泪俱下地说:“今天我和您说实话,我儿子在家,是我把他藏起来了,我知道参加八路军是靠自愿,他自愿我不自愿,俺家是千顷地一棵苗,他要有个闪失俺担不起呀。”说着已泣不成声。
母亲抱着我也边哭边说:“您就行行好,别来叫他了。”
最后祖父说:“有一件事您放心,我儿子虽然不当八路了,但决不出卖你们,更不当叛徒!日后如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定会尽力。我不糊涂,也痛恨日本鬼子,只是怕儿子有个闪失断后哇。”
看到这一家老小那可怜的样子,王政委长叹一声走了。
因为当时父亲并没加入共产党,只算是爱国青年。在父母妻子的眼泪面前妥协了,离开了队伍,不管当时是情愿还是被逼迫,反正他走的这段抗日之路已到此结束。
王政委走后祖父让父亲从夹壁屋出来说:“安心在家过日子吧,我老了从今天起这个家就交给你了。”多一句话也没说,经过这件事情的挫折祖父一下子衰老了,头发、胡子白了很多。
对于父亲来说这种沉默的惩罚比打他一顿还难受。
当年夏末,父亲在西洼的地里劈高粱叶,听到西北方向有枪声,一会儿王政委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后边有人追……。”
没等他把话说完父亲赶紧说:“咱俩先把衣服换了,地头上有捆高粱叶,还有个苇笠,你先去我家,我随后就到。”这一段就像电影里编的故事一样。
王政委穿着我父亲的衣服,戴着他的苇笠背着一捆高粱叶来到我家,聪明的祖父一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立即把王政委藏进夹壁屋。一夜无事,第二天鬼子真进村了,牵走了姓温的一头大犍牛,不像是找人的。王政委在夹壁屋里住了两天,平安地走了
祖父说:“他这是考验咱啊。”
一九四二年春天的一个月黑夜,王政委又来了,还带来一个姓苏的同志,说有紧急任务让苏同志在这里住几天。苏同志背着一个大包袱,看起来还挺沉。他在夹壁屋里住了两天两夜也走了。从此夹壁屋里的棉油灯再没长时间亮过。
父亲回家后担任了村文书和红、白理事会的先生。
一九四五年日本鬼子投降后,大家的心情放松了,再不过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了,夹壁屋也没了保留价值。父亲扒掉那段隔墙清理里边的东西,他在碱土里发现了一卷蜡纸,这是刻板用的。他恍然大悟,当时苏同志背的那个包袱肯定是一台油印机,这卷蜡纸是他无意间落下的。
母亲把蜡纸藏起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真太平了,才拿出来用它糊窗户。
关于参加抗日这件事是父亲的软肋,他最忌讳人们说雹泉庙的某某当什么官了,五寨子的谁谁在济南干什么了,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啊,得认命。”
新中国成立后玲表姑从济南回家探亲,(我写过这篇散文《玲表姑》)她是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在1945年春私自离家参加抗日的,可谓荣归故里。她带了几样从济南拿来的东西到我家串门,都是些从未见过的稀罕物,她还向父亲说起他认识的谁谁谁。玲表姑走后我说:“当初你们为啥把俺爹从部队上拉回来,你看人家玲表姑都在济南当官了,他若不回来我也在济南上学了。”
祖母说:“不当官更好,那些在外面当了官的都和原来的娘们离婚了……。”
没等她说完,祖父插了句:“你说的这些是活着的,还有那些死的呢。”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父亲表情黯然,一语不发。
直到晚年,他说过一段话,那是有人在议论现在这些当官的,吃多少钱一桌的宴席,剩下的菜全部倒掉时。他表情凝重地说:“八路军打游击时到一个村里就下户敛干粮,百家饭嘛啥也有,敛一簸箩政委就盖上一床被子,队员们排着队去拿干粮,把手伸进被子底下抓,只准抓一下,凭运气,抓着啥吃啥,官越大越留在最后,有时敛的干粮少了,当官的还挨饿呢。”
他说的这段话情节逼真,无疑他就在那个抓干粮的队伍里。可这段话里并没有一个“我”字,他讲得很平静,好像叙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
父亲寿终于1996年农历二月初十,享年83岁。他一生以善为本,从未与人打架争吵,很受村民们的尊重。合作化前给两任村长干文书,合作化后干会计,凡事任劳任怨,从不于与人争长论短。他那一肚子文化、理想、志向与抱负都随着时间的磨练慢慢变成了善良与仁慈,施与邻里、授与大众、教诲后代,父亲是我人生的榜样和楷模。
衷心感谢“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栏目给了这次机会,让我父亲的那段历史重见天日,以此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也了却我的一番心愿。老爹呀,我把你当年那段抗日经历原原本本的写出来了,你高兴吗?
2025年1月5日写于德州
新闻链接: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