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圣佳人李清照
文/ 司传林
她是天下第一才女,一生狂傲不羁,敢爱敢恨;她是大宋的词圣佳人,出身书香门第、宦官之家。父亲进士及第,在相府任职,是苏轼的得意门生。外公王珪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表姐夫蔡京是宋徽宗时期的宰相,表妹夫是权极一时的大奸臣秦桧。她就是文盖塞北、词压江南的李清照。
李清照饱读诗书,博古通今,微醺是她创作的灵魂源泉,才华是她不囿于闺训的底气。年少时打马饮酒,吟诗作对。酒后怼遍大宋文坛,她评王安石词不能读,欧阳修音律不全,柳永俗不可耐,秦观毫无内涵。时常浓睡不消残酒,离经叛道;时常沉醉不知归路,敢作敢为。
她是天之骄女,年少时就唱和名人词作,16岁那年她以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而声名大噪,她以少女浪漫的才情,奠定了第一婉约词女的基础。
在李清照18岁时遇到京城才子赵明诚,豆蔻年华的李清照对这翩翩少年一见钟情,便写下了那首万千少女崇拜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怀春少女的心思描写的一波三折,又美到极致。就在这一年声名大噪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为百年之好。才子佳人,珠连璧合,二人志趣相投,常以典籍做赌,以茶水为酒,一起饮酒填词,一起收集金石字画。
两年后赵明诚开始进入仕途,这是他们婚后第一次分别,在分开的这段时间夫妻俩鱼雁传情,在极度相思中的李清照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由于新旧党派之争,赵李两家均被卷入这场漩涡直到彻底失势,因京城无法立足,赵明诚与李清照只能迁居赵的老家青州,过了十几年的隐居生活。在青州十几年是李清照一生中仅剩的最快乐的光景。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给他们居所起名“归来堂”,在“归来堂”里他们重拾旧爱,闲时遍寻古迹,忙时吟诗作对,研究金石,赌书泼茶。只因此段光阴故事,才有清朝纳兰性德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名句。多年后,因时局变化,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随着金兵南侵范围越来越广,江宁也发生了叛乱,当李清照随身携带着15箱家当从青州来到江宁与丈夫相聚时,得知赵明诚作为一城之主不能力挽狂澜,却不顾百姓死活,竟然缒城宵遁。赵明诚的可耻行为击碎了李的骄傲,在逃难途中路过乌江时,失望透顶的她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愤怒呐喊。
2年后赵明诚又接到任湖州太守的命令,他们于是在此告别,赵明诚经不住时局起起伏伏,身心交瘁的他病逝于去湖州上任的路上。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让她措手不及,她感慨万千,含泪铺纸写下了“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从此她孤身一人,带着她们的珍藏跟随逃亡的朝廷来到杭州,这一年她已49岁。在这里,有一人闯入她的孤独人生,这个人就是小她十多岁的张汝舟。多年飘零孤苦的她终没抵住这久违的嘘寒问暖,在他温柔浪漫攻势下,李清照沦陷了。婚后她等来的不是幻想中的美好生活,而是张汝舟对她手上那些文物古籍的觊觎。当张汝舟的索取遭到李清照断然拒绝后,便凶相毕露,对李清照恶语相加,拳脚相向。李清照不顾坐牢后果,一纸诉状告发张汝舟罪行,由此结束了不到百天的婚姻。
此后,李清照几经辗转,居无定所,她像一叶孤舟,在艰难的风浪中挣扎飘摇,先后在金华、临安等地,度过了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后半生。在这至暗时刻,颠簸和离乱没能让她屈服,冷清和凄惨没能让她消沉,她毅然逆着众人的嘲讽,逆着时代的偏见,我行我素,一往无前。
她是才女之光,用她独具一格的诗词,为中国文学添光加彩;她柔情与豪情并重,家国与情怀并存;她才华绝世,恰似她一生风华;既是误入藕花深处的天真少女,又是所向披靡的巾帼英雄,令无数大宋男儿面红耳赤,让没有脊梁的宦官汗颜。然而岁月的浸淫,年老的体衰,终将她的繁华击碎,纵观自己的一生,豆蔻年华竟然是刹那芳华,铮铮傲骨终不离造化弄人,纵一身绝伦天赋才情,只换来这苟且偷生。心中苦楚达到了极致,她便把一生苦难,凝聚成那首名扬千古、如泣如诉的《声声慢》 :
“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 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凄凉晚年的李清照,伴着这凄凉的绝唱,消散于尘世之中,终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