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踩牛粪的女孩
文/董柏年
鲜花插在牛粪上,好像是一件不太适合的事情,然而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虽然这种搭配在外人眼里看似不协调,但却蕴含着自然界的一种智慧。鲜花的娇艳与牛粪的朴实相互映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冬日的川西若尔盖草原,寒风凛冽,一个衣着单薄、双脚赤裸的小女孩,跟随一大群牦牛,在牛拉屎后,女孩过意双脚踩着牛粪行走,不久双足仿佛套上一双牛粪靴子。
小女孩就这样反复地踩着牛粪,一步一步地跟着牦牛群缓慢前行。寒风如刀般刮过她的脸颊,她的发丝在风中凌乱飞舞。她的眼神却格外坚定,紧紧盯着前方的牦牛,仿佛它们是她在这广袤而寒冷的草原上唯一的依靠。
牦牛群继续向前挪动,时不时发出低沉的叫声,在寂静的冬日草原上回荡。女孩的双脚虽然被牛粪包裹着,但依旧能感受到那刺骨的寒冷从脚底不断往上蔓延。她时不时地搓搓冻得通红的小手,对着掌心哈一口气,试图获取一丝温暖。
女孩踩牛粪的这个不经意间的举动,被重庆大学前来草原考察的一位廖姓技术人员发现,他似乎难以理解,一般人避之不及的粪,这孩子却是过意往上踩。
女孩叫次仁冬朵,那年才5岁,少不更事的年岁,就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担子,其实廖先生有所不知,踩牛粪,只是当地牧民一种简便易行的抵御寒冷的做法,从牛体排出时的温度达到30度以上。廖先去生得知原委后,感动不已,对小女孩既同情又佩服,当即决定认她作干女儿。
女孩从此走出川西大草原,更名为廖菲,在廖先生夫妻俩精心呵护下愉快地度过青少年时期。18岁考取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就职于成都旅游部门。
廖菲深知,自己的健康成长,源于社会的爱心,必须以百倍的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尤其是导游职业,需要渊博的知识面,多看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是她的第一选择,她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烈的兴趣,曾获得高级国学教育指导师资格。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她正带领一个三十多人的团队,行经在汶川与都江堰之间的途中,强地震突发,险情接踵而至,稍有不慎就会车翻人亡。由于她的沉着和妥然应对,全车人员毫发无伤地带回成都。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通报表彰。地震结束后,她主动要求参加抗震救灾志願者队伍,不顾余震频发的危险,搜寻幸存者。
一天晩上,她在震区帐蓬内仿佛听到一阵阵哭啼声,她马上叫醒同事,欲去探个究竟,可周围的人都没有感觉到异样,难道是幻听?她不甘心放弃,由于她的执着,大家才不太情愿地奔向废墟。
手电光在漆黑的废墟堆中闪烁,突然一阵婴儿的啼哭传出,循着声响,他们不顾一切地用双手扒开废墟,却发现一具青壮年男尸,他的背是弓着的,然而身下居然有一个奄奄一息的女婴。这父爱的力量和无私顿时让在场人肃然起敬。
通过紧张的急救,女孩脱离了危险。然而,地震后类似这样的孤儿不少,看着眼前可怜的小生命,再想想自己的少年,母性的慈爱顿时涌上心头,她决定自己认养这个小女孩。从此以后,不幸的女孩终于有了幸福的归属,如今已是高二的学生,出落得婷婷玉立。当然,女孩成长的过程中,廖菲一家更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2015年,廖菲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国好导游”的称号。凡是接受过她带领的团队成员,无一不被她的敬业精神和精湛业务能力所折服,纷纷表示这一荣誉名至实归。从踩牛粪女孩到行业标兵,正如一朵插在牛粪中的小鲜花,获得了充足的营养滋润后,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
董柏年,浙江上虞人、早年入伍,外科医生,退役后自由职业,先后就职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萧山医院等医疗机构,担任过肛肠外科主任和普外科主任。喜爱写作,善于用敏锐的目光观察周围事物,工作之余将其付诸笔端,作品多以乡土气息和军旅生活见长。著有长篇小说《归途》。用心灵感悟世间百态。现为绍兴市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乡村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