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行渐远的年味
文︱靳艳军
在甘肃武都外纳乡那深深的大山沟里,年味曾是岁月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每一个村民的心头,熠熠生辉,温暖着漫长的冬日,慰藉着质朴的灵魂。可如今,当我再次踏上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却惊觉那浓烈醇厚的年味,已在时光的流转中,悄然褪色,渐行渐远,只留下淡淡的痕迹,供人在回忆中凭吊、叹息。
记忆中,进入腊月,村子里就渐渐有了年的动静。风从山梁上吹过,带着些许凛冽,却也吹来了年的消息。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先是杀年猪,这可是村里的大事。男人们早早地把猪圈门打开,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拥而上,将肥猪按住。猪的嚎叫声在山谷里回荡,虽有些喧闹,却也透着一股热闹劲儿。猪血被接在盆里,女主人会迅速地在里面加入荞面和调料,搅拌均匀后,蒸出一锅热气腾腾的血馍馍。那血馍馍黑里透红,咬上一口,软糯鲜香,满是浓浓的年味。猪肉被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撒上盐巴,腌制在大缸里,这些腌肉将是年夜饭桌上的主角,也是整个正月里一家人解馋的佳肴。
接着,女人们便开始打扫屋子。她们用长长的竹竿绑上扫帚,将屋顶和墙壁上的灰尘清扫干净。屋内的家具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窗户上糊上了崭新的白纸,贴上了红红的窗花。那些窗花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有象征吉祥的福字图案,在阳光的映照下,鲜艳夺目,给昏暗的屋子增添了几分喜庆的色彩。孩子们跟在大人身后,帮忙递这递那,虽然小脸被灰尘弄得脏兮兮的,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仿佛在诉说着对新年的期待。
腊月中旬,村里的集市便热闹非凡起来。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村民们背着背篓,成群结队地向集市走去。集市上人头攒动,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大红的春联在风中飘动,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五彩的糖果堆成了小山,散发着诱人的甜香;还有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香气四溢的调料、以及崭新的衣服和鞋子。老人们在香烛摊前精心挑选着祭祀用的香和纸钱,眼神中满是虔诚与敬畏;孩子们则被鞭炮摊吸引住了目光,缠着大人买上几串小鞭炮,迫不及待地想在回家的路上就放响。集市上的喧闹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乡村年景图。
到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村里的年味愈发浓郁。这一天,要送灶王爷上天。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会在灶台上摆上麦芽糖、清茶和水果等供品。母亲会带着我们,恭恭敬敬地给灶王爷磕头,祈求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麦芽糖是孩子们的最爱,那黏黏的、甜甜的滋味,在嘴里化开,仿佛把年的甜蜜也一同吃进了肚里。送完灶王爷,便开始准备小年的晚餐,虽然比不上年夜饭那般丰盛,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心里也是暖烘烘的。
除夕的清晨,村子里便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和饭菜的香气。男人们早早地起床,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在大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和威武的门神。春联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写的,笔墨酣畅淋漓,字迹刚劲有力,寄托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女人们则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年夜饭。外纳乡大山沟里的年夜饭,有着独特的风味。除了常见的红烧肉、清蒸鱼、炖鸡汤等美味佳肴,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洋芋搅团”。将煮熟的洋芋剥皮后放在木槽里,用木槌反复捶打,直到洋芋变成细腻而富有弹性的面团状,然后浇上特制的酸菜汤汁,配上辣椒油、韭菜等调料,酸辣可口,让人回味无穷。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长辈们讲述着过去一年的琐事和村里的见闻,孩子们则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憧憬着新年的红包和新衣服。
吃完年夜饭,天色渐暗,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拿着鞭炮和烟花,跑到院子里玩耍。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村子。孩子们的笑声、欢呼声和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山谷之间,将新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大人们则坐在屋子里,看着春晚,嗑着瓜子,守着岁,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村子里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新年的第一声问候,也是人们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孩子们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跟着父母去给长辈们拜年。每到一家,都会恭敬地给长辈磕头,说上几句吉祥话,长辈们则会笑着给孩子们递上红包和糖果。那红包虽然不多,但却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和祝福。一路上,孩子们互相炫耀着自己的红包和糖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村子里的年味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过年时也难以全部回来,村子里少了许多热闹的气息。曾经那些亲手制作的年货,如今大多被超市里的现成商品所取代。杀年猪的场景少了,血馍馍也不再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美食;女人们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蒸馍馍、做豆腐,而是选择在集市上购买;孩子们对鞭炮和烟花的热情也不如从前,他们更多地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电视节目;甚至拜年的方式也变得简单而敷衍,许多人只是通过电话或微信送上祝福,而少了那份走亲访友的亲切和温暖。
如今,当我再次回到大山沟里的村子,看着那熟悉的山水和房屋,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那些曾经充满年味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但却又如此遥远。村子里的路变得宽阔了,房屋也翻新了不少,但那曾经弥漫在空气中的浓浓的年味,却已渐渐消散。我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心中却依然难以割舍那份对往昔年味的眷恋和怀念。
也许,年味从未真正走远,它只是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等待着我们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再次将它唤醒。它或许藏在那熟悉的乡音里,或许藏在母亲做的一道家乡菜里,或许藏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欢声笑语里。尽管它已渐行渐远,但那些关于年的美好回忆,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最珍贵的宝藏。
作者简介:靳艳军,1986年出生,甘肃武都人,心理学博士,企业家、战略家、慈善家、辞赋家、诗人,现任靳氏集团董事局主席,西安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三所高校客座教授、国家级特聘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秦商总会副会长。2020年荣获中国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2024年影响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他业余时间从事诗词创作及红学研究,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物资善款2600余万元。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