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菊香
文/鲁宁
梅兰芳
早年的四大名旦
闻言日本人占领了京都
剌刀凌利,楞是不登台演出
屈子抱石
文天祥不惧淫威
岳穆公精忠报国心无悔
郑板桥的那片竹子呵
可填满了气节的奔回
秋高气爽,谁燃烧了大地野菊
浩气在心海里回荡
为罢官么,一壶老酒却独钓寒江
雪中梅,竞唤醒鞭炮的热切
一年好景春又是,燕舞莺歌
诗人只写诗吗,也未必
当外侵内辱,辛弃疾杀出了青纱帐
驿外栈桥边,新梅独开放
东坡之火,是那燃烧的太阳
一轮喷薄,唤醒大海的情肠
梅兰竹菊,各自绽放
璞玉归真,无半星雕琢模样
隐约间,半个月亮爬上来
酒酣归故乡
这首诗名为《梅兰菊香》,由鲁宁创作,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历史人物的精神象征。诗歌通过“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的意象,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名人和英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家国情怀和个人操守的崇敬。
让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首诗:
- **开篇**:
- 提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他是早年的四大名旦之一。
- 描述了梅兰芳在日本占领期间拒绝登台演出的行为,展现了艺术家在国家危难之际坚守民族尊严的态度。
- **第二节**:
- “屈子抱石”指的是楚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历史故事,表达了一种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 接着列举了文天祥(南宋抗元英雄)、岳飞(南宋抗金英雄)、郑板桥(清朝书画家)等人的事迹,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体现了忠诚和气节。
- “秋高气爽,谁燃烧了大地野菊”,这里用野菊比喻那些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依然保持本色的人物。
- **第三节**:
- 这一节继续深化主题,提到当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辛弃疾这样的英雄挺身而出,保卫家园。
- “东坡之火,是那燃烧的太阳”,这里的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东坡之火”可以理解为他的精神光芒照亮了后人的心灵。
- **结尾**:
- 最后一部分描述了“梅、兰、竹、菊”各自绽放的美好景象,它们自然质朴,未经雕琢,象征着纯净无暇的人格魅力。
- “半个月亮爬上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 “酒酣归故乡”则暗示了无论身处何方,最终都会回到心灵的故乡——那份对于传统美德和文化的归属感。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人物事迹的回顾,赞美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所代表的理想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