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辙痕
从五宝岭到今朝
文/周建斌
细雨如丝,北风如诉,时光的指针拨回七十年代初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水库渠道建设工地上,我置身于时代洪流之中,为了生计,为了那尚未清晰的未来蓝图,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李家坡子湾的暂住,是疲惫身躯短暂的栖息之所,简陋的环境,粗粝的饮食,却未曾磨灭心中的希望之火,只因那是一个集体奋进、充满理想的年代。
那日,请假回家背米,踏上那漫长的归程。梯子坡、五宝岭,这一个个名字在岁月中沉淀,带着山风的凛冽与细雨的凄清。山路蜿蜒,恰似命运的轨迹般崎岖难行。风在耳畔呼啸,似要将那艰难岁月中的呼喊吹散;细雨蒙蒙,打湿了前行的道路,也模糊了双眼。沿途的茅草在风中瑟瑟发抖,它们是岁月的见证者,见证着这片土地上人们为生存而挣扎的身影。
行至五宝岭高处,山顶那一幕如针般刺痛了我的心。在天地的苍茫细雨中,有一民工借着这自然的细雨润泽着头发胡须,佝偻着腰着,仰着头,理发师用简陋剃刀为其理发修面,为的是省几钱。此时寒风细雨依旧不停地鞭打他俩。生产队劳价的低廉,让每一分钱都承载着生活的重量,理发这一简单的需求,在此刻都成了奢侈的节省。那画面,是贫困的烙印,是时代艰辛的缩影,深深镌刻在记忆深处,成为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斗转星移,岁月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如今,子孙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小区中,衣食无忧,生活优渥。往昔珍贵的衣物,如今却被随意丢弃,这鲜明的对比,是时代跨越的鸿沟,亦是社会进步的佐证。从匮乏到富足,从艰难求生到舒适生活,这一路的变迁,饱含着无数先辈的血泪与奋斗。
回首往昔,岁月的沧桑与今朝的繁华交织,恰似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那些苦难的过往,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根;今日的富足,是先辈们用脊梁撑起的希望之光。

昔日奔劳高坝前,
五峰岭上雨如烟。
荒茅瑟瑟风兼泪,
瘦影茕茕冷共煎。
天落银丝权作水,
刃迎苦脸暂修鬈。
今观晚辈居佳境,
每念昔时意万千。
在这时代的更迭中,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让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在血脉中传承,照亮子孙后代前行的道路,于岁月的长河中,镌刻下感恩与奋进的篇章。

注:
1)茕茕:(qi ong、qiong.)形容孤独无依的样子。
2)鬈:音(quan)意思是头发弯曲。
3)上面七律《岁月行吟》系中华通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