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暮穷途》(九十一)
作者/三木秉风(周凤森)
王道政治需要人类在精神领域的信仰回归
世界乱象来自哪里?来自肤浅术数所产生的利益之争!在“道”的层面上不存在斗争与竞争,因为“道”者与“道”者之间是一种默然无为的相互尊重。这也体现了世界政治由政客们的术数政治向政治家的王道政治转化的重要性!而王道政治则需要人类在精神领域的信仰回归,人类的真正幸福不是来自于身体欲望上的丰衣足食,而是成为精神贵族后的灵魂满足。对于人类古老且恒久的宗教,今人大都带着有色眼镜观望,要么落入迷信,要么落入虚无。宗教的探究,需要理性的灵魂和坚定的信念,在信心、愿力、行持、证悟等四步之中,“信”是最基础的,如果不具备这点,也是无从循法入门的,浮躁不专的灵魂和思想信仰的见异思迁,往往令你在信仰的旅程中半途而废。运用现有的知识去探索宇宙人生之奥义,所观仅为皮毛难证真理!
从近千百年科学、哲学思想等发展史看,很难有科学权威立世,很难有哲学权威不倒,宇宙的起源论,从哲学科学上看已不下十几个观点立世,但几乎都被后人推倒,当今的科学泰斗霍金的宇宙理论,几乎否定了以前科学、哲学思想的全部。然而,万变不离一宗,道学之以“一”贯之,宗教之道,上帝之道,真主之道,佛道,易道,自然之道,医道,兵道等等,道之学问,人类几千年来,没有后人能够推翻过它们的理论大厦,去建立今之新道学说!为什么呢?
这是“道”与“术”的不同。道是恒定的,故与天地同春,而术包括科学技术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类几千年来,道与术各自独立地发展着。道与宗教为友,术与科学结伴,哲学属于“跨国公司”,入深者一半言道,落浅者一半讲术。对于宗教、哲学以及科学三者的关系问题,少有人去思考,如何将宗教,哲学,科学三者结合起来同台综述。宗教承载了宇宙之道本体的解读,科学承载了科技之术宇宙现象探究,哲学则用思维,去推究宇宙本体与宇宙现象的关系。然而,当今人们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走不出宇宙现象的囿园,有的人宁愿相信变化生灭的科学,也不信仰宇宙恒久的道法自然。
如何将宗教与科学辩证地结合为哲学,以便让更多的人从哲学的视角、中性的思维去认识宇宙人生,把宗教从神坛上拉下来,将科学从现象中拉回来,共同升华为哲学思想,让人类的探索范围缩小到哲学领域,让上、中、下各层人民皆欣然接受,没有了意识形态之争,从而形成人类在意识形态上的皆能概纳的共性思想!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盖世功德。 近几百年来,宗教走向神秘化,教主走向传奇化,教义思想走向迷信化,致使宗教与科学严重对立,在科学高度发达并将继续前行的今天,是应该到了回归宗教正位的时候了。从本质上讲,宗教、哲学及科学三者承担同样的历史使命,就是告诉人们世界的本来面貌是什么?真相是什么?真理是什么?大道又是什么?让人类在自然活动中所产生的神秘难解的问题,再回归到自然中去作出本原的回答,将神秘的东西用自然的、物理的、人文的语言去揭示,让一切神秘现象揭开它的自然面纱露出真容,并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与宇宙生命三者合一,也即形肉之体、气精之体与神性之体的合三为一,也即宇宙本体、宇宙灵魂、宇宙现象的三者合一,古人称之为“天人合一”,这也需要现代量子力学在时间与空间关系问题上以及宇宙现象的生灭问题继续作出接近宇宙事实的回答。
人类对宇宙奥义的探索将会引发世 界 级的文化大发展,思想大革命,这个世界的因资本主义思想引发的利益之争带来的所有问题也许倾刻化解。为了更好地读透宇宙灵魂的内容,领悟灵魂的实质,我们可以把“灵魂”和“心”作一下比较。心!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宗教哲学及中医用词,比如:相由心生,病由心生,唯心所现等等。在国外,有的甚至将心与灵结合为心灵。关于灵魂的内容,前边我以佛教为主作了阐释,下边看看心的含义。
宗教典籍中为了翻译或弘扬的方便,往往把一些表达“性”或识的具体指向的意思的词都用心表示,例如万物唯心所现,这个心就是宇宙本体之意,再如境随心生,这个心就是阿赖耶识之意,再如我们平常所言之善恶之心,这个心仅仅是指意识。另外从中医学讲,人类的灵魂居住五脏中,在心称为“神”,在肝称“魂”,在脾称“意”,在肺称“魄”,在于肾称“志”。五脏中的五神总合,我们也称它们为心,心是一个宇宙本体与灵魂关系的概念,大“心”即宇宙本体,小“心”即宇宙意识(宇宙灵魂),从这层意义上讲整个宇宙万象之“心识”是相连的!实为一心!未来世界神秘现象的揭秘将来源于科学对宗教的验证,这是解决人类意识形态斗争的唯一途径。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