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之歌:
一段关于“西郊盖韭”的文化之旅
谊 和
“喂,你想去见九妹吗?”朋友的问话让我一愣。“九妹?哪个九妹?”我疑惑地反问。朋友笑着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旋律:“九妹、九妹、漂亮的妹妹;九妹九妹,透红的花蕾。”歌声在空气中飘荡,仿佛带我穿越了时空。
在济南盛家种苗有限公司的基地,一片绿意盎然的韭菜大棚里,让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西郊盖韭”在这里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一股浓郁的韭菜香气扑面而来,这让我想起了“闻香捉盗”的传说。也让我好奇,韭菜为何会叫韭菜?刘秀与韭菜的传奇故事再次浮现在脑海中。
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逃亡。一次兵败后,他饥渴难耐,来到泥店村。夏氏老汉虽家境贫寒,却用野菜为他充饥。刘秀称之为“救命菜”,后来成为东汉开国皇帝的他,赐地千亩种植此菜,并为其造字“韮”,后简化成“韭”,从此“韭菜”成为御用之菜。
如今,这御用之菜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我站在“西郊盖韭”的土地上,感受着它的独特魅力。“西郊盖韭”到底好在哪儿?我们还不大敢认同。大家都知道种植韭菜,最麻烦的“韭蛆”,它是一种小型黑褐色的迟眼蕈(xùn)蚊的幼虫。亿万年的自然选择,它要找到后代成长最有营养的食物,有了特别的“闻香造房”的功能。中文的“蕈”通常指的是高等菌类,它们生长在树林里或草地上,如香菇、木耳、金针菇等。迟眼蕈蚊会找到这些可食用的菌类,如济南南部山区夏天雨后,松树林中会出现许多“松蘑”,人们发现时往往会有蕈蚊的幼虫。再就是有特殊香味的韭菜、大蒜等根茎类,也是迟眼蕈蚊幼虫很好的食物。
虽然我们把韭蛆称为害虫,但从自然生态的角度讲,我们还应该感谢昆虫。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5亿年了,而我们人类产生才只有20万年到50万年。它们一代代家族成员前赴后继,经过几亿年“尝百草”的成功与失败,才被选择下来。也侧面“告诉”了后来的人类,哪些是能吃的植物,哪些是不能吃的植物。古先人们最先知到的应该是昆虫能吃的,我们人也能吃。与这些昆虫的如何相处?人们在农耕时代,也发现用曝晒、石灰、草木灰可以防治。但工业时代出现的化工农药,成了人们最简单的手段。对于见过亿万年世面的韭蛆来讲,化工农药真的不算什么大事——“杀死我一片,还有后来虫”,人们永远消灭不了它。但使用农药对于人类来讲,不仅仅损害了地力,最后害的是自己。回归到“原始质朴”的生态保护方式才是正路!
我们随着济南盛家种苗有限公司的基地的负责人来到大棚前,负责人介绍说:“西郊盖韭”就选择了生态保护的方法,用防虫网、杀虫灯、黄篮板,未来还会用人工智能的量子杀虫灯。他们严格按国家标准使用生物制剂防治。国家对韭菜有严格的管理要求,检测数据有70多项,包括微量元素、矿物质含量等,尤其关注农药残留问题。每个月三次固定检测,还有随机抽测,是属于高频次的最严格标准。一旦检测有农药残留问题,那必须是清苗的。这些措施,确保了韭菜产品的安全与健康。
同行的农业专家介绍说:“西郊盖韭”2006年取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2年“西郊盖韭栽培技艺”又取得“济南市非物持文化遗产”,其认证也是相当严格的。韭菜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健康与营养的象征。我们今天的参观,就是了解什么叫“无公害农产品”,什么是好的功能性、营养性农产品,让自己、家里的老人孩子吃的更健康。今天的人们,反思工业时代的污染问题,更加珍视农耕时代纯洁。人们已走上为防治疾病而吃饭,不再为治疗疾病而吃药的康养时代。
专家还介绍说,韭菜还有一个功能性营养性价值,改善了血液循环,可增强人的意志力。人们都知道北京冬奥会时,谷爱玲特别爱吃韭菜合子,连记者采访时还不忘记再吃一口。她获得了奥运冠军,连国家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时,还提到谷爱玲喜欢吃韭菜合子的事。我们开玩笑说,那可是专供给谷爱玲的“西郊盖韭”。
基地的管理人员对我们说,“西郊盖韭”种植的特殊方式是盖。给他盖的被子有两屋,一层是毛毡、一层是草苫子。最好是都用草苫子。现在水稻的种植少了,秸秆也要还田了,草苫子也少了。我们种韭菜像照顾孩子一样。天不太冷就盖一草苫子,天冷了就再给它压上一层毛毡被子。
我们来到大的韭菜棚,主管人员揭开小棚的“面膜”,韭菜的嫩绿一下子跑到我们眼前。她弯腰从韭菜根前抓起一小把“泥土”,你看这都是我们自己种的黄豆,或是用豆粕,就是豆饼。破碎后高温煮熟,再闷,再沤,就是发酵的长了绿毛。什么复合肥、二胺,都不用。一说豆饼,采风团中几个年龄大的都想到了饥荒年代,牛可是生产队最壮的劳力,能有最好的豆饼吃。那人们的家庭生活很少有油水,孩子们常常趁喂牛的管理员不注意,偷一点喂牛的豆饼。可香哩!我们没想到吧?今天的韭菜都吃高级营养餐了。
管理人员的声音又把我们拉回今天,她说:要让人吃的健康有营养,你得先让韭菜吃的营养健康。种地不能糊弄,人糊弄地一季,地糊弄人一年。吃了豆子的韭菜,叶子油亮,你“喂”不好韭菜,人吃了就会烧心;你使了农药,吃了也会烧心。咱的你放心,吃了绝对不会烧心。她又说:咱这里养的盖韭,第一刀是最香的。你放到厨房里满屋都香,那香味比香水还香。吃着是甜头儿,口感好就在这里。头茬韭菜二茬葱吗!你割上两三刀(茬),韭菜味就淡了。前面的几个采风文友经不住诱惑,弯腰掐一根放到嘴中,细细品味,确实有点甜味。
无论是韭菜饺子,还是韭菜饼,不再是单纯的一顿饭了,那是母亲期待是你平安出行,那是团圆美满甜蜜的亲情,那是一年四季的坚守,那是期待国泰民安人寿年丰。韭菜的“剪而复生”,那是长久与永恒,更是生生不息、生命力繁荣;那一簇簇更是象征团结、友谊和爱情。《豳风·七月》“献羔祭韭”让我们又吹到了《豳风》,“薄采其茆”我们摸到了《鲁颂·泮水》,“言采其茆”我们触到了《小雅·鱼藻之什·采菽》。韭菜的谐音“久财”“九才”,都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文化传承。韭菜曾只在祭天祀地、供祖拜宗时出现的名贵蔬菜,如今已成平民的日常蔬菜了。我说,谁还记得小时候关于韭菜的儿歌吗?瞬间“月亮奶奶,好吃韭菜……”的歌谣在大棚里荡漾,让这里的人们和韭菜一起回到了儿童时代。
基地的主人胡冬梅,早年留学的国际视野与专业优势,打开了农产品的海外市场,每年10000多吨园葱,进入到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市场。能通过日本进口农产品苛刻的检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她的事业越做越高端,是国家级家农合作社示范社,在省内外有种植基地3000多亩。这个近100亩基地,主要是韭菜种植。她继承和发展了“西郊盖韭”300多年来的独家秘籍。从选种、育苗,到治畦、肥水管理,有了自己独特的方法等。用传统的阳畦、小拱棚,建立挡风墙,用草苫或苇毛覆盖保温。看似普普通通,却有大量生态管理的学问。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证,又让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我们也期待太空版的“西郊盖韭”,期待人工智能化的“西郊盖韭”。
胡冬梅对土地、种植园、“西郊盖韭”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人们亲切地称她是“韭妹”!
十几个“大妈们”正在大棚里忙着割韭菜、称重、捆扎、加包装纸、装盒。我问他们在这里干活怎样?她们哈哈哈笑着说:好着哩,靠家又近;这里还暖和;在家里也是闲着,在这里还有工资。这里还可以和韭菜啦啦呱、说说话。感到她们培植的不是韭菜,是自己的孩子。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韭妹”!
朋友又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旋律:“韭妹、韭妹,勤劳的妹妹;韭妹、韭妹,智慧的妹妹。”伴着大家说唱式的“月亮奶奶,好吃韭菜”。“西郊盖韭”清新绿色的生命气息,奔向春节市民的年夜饭!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