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联想
随笔
森林(沈阳)
今天是蜡八节,北方有喝黄米粥的习俗;俗话说:“蜡七、蜡八冻掉下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蜡八就是年”。这是小时候常说的话,现在已成藏在记忆里的故事了。
小时候,孩子们盼过年,把日历过年那天叠上,一天一天的记啊、数啊!盼早一天过年!大人们也有这样心态。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过年这天,那个高兴啊!母亲把准备好的糖球、橘子瓣糖是最好的,葵花仔,花生,(都是粮店按人口供应的,)高兴地用茶碗分成相同的等份,我们哥姐四人,一人一份。水果是清一色大冻梨,用盆先缓掉冰茬,吃的时候一点也不怕凉。尽管如此,孩子们过年仍然高兴的不得了,都是精神生活方面的。尽情地欢乐,尽情地玩耍……墙上贴的几张年画是家里最大的亮点,还与邻家比看谁家的年画最好看。几张年画给孩子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未来充满了许多美好的憧憬。
六十年代家乡小城的大秧歌,当属历史以来最高水平——耍大龙、舞獅子、踩高跷、跑旱船、老汉推车,打腰鼓、大头娃、孙悟空等很多人物形象映入眼帘。最好看的当属——蹶哥儿,把十一、二岁的男孩画好妆,(男扮女妆,)大人们用长杆把他高高地抬到空中,形象特别美,特别有情趣。那个年代过年看大秧是最热闹的场景。小城街市上,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有站在门市房上面看的;有爬到树杈上看的,小孩子看不到就骑在大人的肩膀上看……小时候看秧歌时的情景,现在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一样,没有贫富差别,社会风气好,国泰民安,过年特别有年味儿!现在不同了,年味淡了许多,大城市过年更冷清了,住宅楼的大玻璃窗里很少看到挂彩灯、霓虹灯的,爆竹放的也少了。北方家乡的年味是最浓的,我很向往老家过年时的热闹情景,每逢过年时,自然浮现出小时候过年时的热闹场景。更加思念已故30多年的老母亲。
2025.1.7.



作者简介:徐森林、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当过工人,当过中学语文教师,当过政府机关公务员(退休)喜欢诗歌、散文创作。近几年,500多首现代诗、格律诗,50多篇散文等作品散见于国内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