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漫步山海关
文:刘连成
10 月 4 日,天空分外晴朗。在锦州服兵役的五妹家的二外甥王二双驾车将我们带至风光旖旎的山海关燕塞湖风景区。山海关坐落于秦皇岛市区东部 15 公里处,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81 年),乃万里长城的最东端,在历史上曾是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塞。燕塞湖环绕于深山峡谷之间,绵延三十华里,沿岸悬崖峭壁上象形石众多,妙趣横生,自然景观星罗棋布。苍松翠柏、野杏山桃,倒映水中如翠如碧,充满诗情画意,素有北方“小桂林”“小三峡”之美誉。
景区内给我留下的最美回忆当属鸟语林。鸟语林,实则为网罩着的鸟笼。林中颇为阴凉,各类鸟儿繁多,安然地、近距离地与游人和谐共处。大水鸟在山石上悠然晒着太阳,对游人熟视无睹;孔雀们在山溪边闲适地饮着水;仙鹤于水池中慢条斯理地摆出各种姿态;不少海鸥和其他小鸟围绕着游人打转,争抢游客扔出的食物,未吃到的鸟儿还会高声叫嚷,抗议不被投喂,引得人们给其投食,甚是可爱。我最为钟爱的当属孔雀了,无论它身处南方还是北方,只要它现身,人们定会驻足观赏。对于那些讨人喜欢且风姿绰约、闯入镜头的,自然是要拍照留念的。午饭是在秦皇岛市郊的一家小饭店享用的,实惠可口。
下午,我们游览了著名的“天下第一关”。据记载,这座城门高约 13 米,分为上下两层,造型美观大气,雄伟威严。登上城楼,眼前展现的一边是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大海,一边是蜿蜒曲折、连绵不绝的万里长城,令人豪情满怀。在城楼“雄关万里”的匾额下,我和十弟及小外甥向游人挥手示意,颇具“大将风范”。
山海关自 1381 年建关设卫,迄今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 4 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 14 米,厚 7 米。明末女将军秦良玉曾镇守过山海关。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遗迹,但其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毅意志,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怀。诗人陈志岁游山海关,在其《山海关》诗中感慨道:“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
之后,我们还游览了老龙头,参观了山海关城楼附近的长城博物馆。博物馆内展出了大量与山海关长城相关的人文历史、军事活动情形和文物等。秦始皇求仙入海的故事中记载: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在现北戴河金山嘴和山海关外绥中墙子里等地建有大型行宫,并派燕人卢生在如今的海港区东山公园处入海求仙。
在返回锦州的途中,我们先后简略地游览了北戴河、兴城古城墙等景点。10 月 4 日晚上,三哥三嫂从北京旅游归来路过锦州,也来到十弟家。兄弟于他乡相聚,格外兴奋。晚饭是在锦州服兵役的四妹妹儿子“孙九子”在锦州一家较好的饭店款待的。
10 月 5 日,我们和三哥三嫂一同游览了市区,实则是陪夫人逛商场。
10 月 6 日上午,到我们在十弟的陪同下游览了锦州市内公园。园子不大,却甚美,小桥流水、垂柳依依,不时有一群群和平鸽飞过,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和谐的氛围。
中午,我们应邀前往在锦州工作的大哥的三儿子刘海燕家品尝海鲜。三点钟登上了返程的火车。
此次锦州之行堪称一次愉悦的旅行。一是感激十弟的热忱款待;二是游览了锦州及其周边的风景,大饱眼福;三是在锦州见了众多亲人,其乐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