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92岁高龄跪别挚友徐悲鸿
深情诉说思念
1956年,92岁高龄的齐白石正在家中赏画,突然得知好友徐悲鸿去世的噩耗,他急匆匆地赶到徐家。谁知,他刚进徐家大门就弯腰下跪,吓得徐家人急忙阻拦。
“齐先生,您这是干嘛啊!快起来快起来,我们就可受不起啊!”
徐家人一看“大家”齐白石都跪下了,慌忙上去扶他,可齐白石像是没有要起来的意思,跪在地上开始哭,嘴里还在诉说着对徐悲鸿的思念,最后朝着徐悲鸿的棺材磕了几个头,随后抱着徐悲鸿的棺材,哭得肝肠寸断。
齐白石跪在徐悲鸿的棺材前,眼泪已经模糊了他的双眼,他的双手抓住那棺木,像抓住了一块最后的记忆。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多年前与徐悲鸿一起讨论画作时的情景,那时他们总是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步,但每次争吵过后,反而更能深刻理解对方。徐悲鸿的那股子倔强,和他画中独特的力量,像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池塘,深藏着无尽的潜力。
“悲鸿啊,悲鸿……”齐白石低声叫着朋友的名字,声音嘶哑,仿佛那是他能喊出的最后一个字。“我这辈子……都没遇到像你这样的人了。你这人,不仅懂画,还懂人。你带着一身的热血,像火一样,烧得我都热了。你让我知道,画画不只是为了自己,也要为别人留下一点什么……”
他眼泪已经流得不能自已,这些年来,徐悲鸿和他在艺术上的交情如同深埋地下的根,哪怕时光流逝,依然扎根在心底。齐白石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会像今天这样,站在徐悲鸿的棺前哭泣。他曾听说过许多人的离去,但徐悲鸿的去世,让他感到仿佛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
那是多么纯粹的友情啊。多少次在一起走过风雨,多少次彼此的争执过后,依然能依靠着对方的信念继续走下去。齐白石和徐悲鸿,这两个艺术界的“老顽童”,都曾为艺术而争斗、为真理而坚持,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却没有因为任何意见的分歧而有丝毫的破裂。
“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可后悔的。”齐白石抬起头,眼中的泪水还未干,他嘶哑的嗓音里满是沉痛,“但我恨不能再和你喝几杯酒,再聊聊画,聊聊未来……”
他的声音渐渐低了下来,仿佛失去了所有力气。他从地上艰难地站起来,嘴里还是不断重复着:“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唯一的。”
在齐白石的眼中,徐悲鸿的影像已渐渐模糊,但那段友情,却永远清晰无比。多少次,他们为了艺术争得面红耳赤,却又能在一个微笑中化解所有误会;多少次,他们并肩走过那个充满艰难的年代,互相扶持,互相理解。而今天,站在徐悲鸿的棺前,齐白石仿佛感到自己也在慢慢消逝。他不想在最后失去对方,哪怕是在生死之间。
齐白石抱着棺材,沉默了很久,像是在和他未曾道别的朋友告别。徐悲鸿的离去,带走的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生命,更带走了齐白石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依赖。无论如何,他都知道,再也不能和那位在风雨中一起走过的朋友,喝一杯酒、聊一场画了。
这时,徐家的人终于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扶着齐白石,他似乎已经没有了力气。那一刻,他的眼里没有悲伤,没有愤怒,只有无尽的思念与无法言表的孤独。
“齐先生,您也太……”有人想劝他,想让他站起来,但看着齐白石那苍老的身躯,没人再敢说什么。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默默地陪伴着这位失去朋友的老人。
齐白石终于缓缓站起身来,拭去眼角的泪水。他望着徐悲鸿的遗像,轻轻地说道:“我知道你不愿我哭,但我做不到。你走了,留下了这幅永远也画不完的画。你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坚持,什么是真正的情谊。”
当齐白石转身离开时,屋里一片寂静。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艺术传奇,但留给世人的,依然是那份坚定、那份纯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