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暮穷途(八十九)
作者/三木秉风(周凤森)
世界文化对人类灵魂的高度吸引
世界文化的无穷魅力体现在哪里?魅力如蜜它不仅是对人类灵魂的高度吸引,而且主要是对文化包含之道的无愿无悔之追求与陪伴!千万年来,中国以命循道者比比皆是,精神之索原因就来于此。大道之律就是宇宙及其支配万事万物规律,从宇宙本体到万象运行规律,从规律到人们认识规律存在的过程,可借以《中庸》示之,中庸首言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者本也,道者始也,教者传也。然古人学道之目的除以自己明道之外,还要生出一颗济世救民之心,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修得后人要以言以文以理以行入世。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言:“人必须先说很多,然后保持沉默”,一语道破悟者的心声,这也许是对思想顶峰心态的一种影射与反映吧。
千百年来,对世界各地、各民族、各国家承传下来的圣哲文化,哲人都在无限地领收吸纳它们,然后将它们的共性文化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石,磊起了一屋灵魂世界,令世界民族文化灿若繁星。诸如从东方的孔子、老子到古印度尼泊尔的佛祖,从中亚的穆罕默德到犹太的耶稣,从希腊古哲唯物论的泰勒斯到唯心辩证法论的苏格拉底,从尼采再到唯物辩证的马克思,从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到今天的力学量子,牛顿的苹果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之理等等。人天赋具备自然感性与社会理性,“食与色,人之性也”乃自然之性,然作为人之本身应当超越动物的食色之感性,当向人性之文化理性转变,除了动物性需求外,人类更应当具备哲学思维,清清楚楚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从而明明白白而活,到无牵无挂而死,从超凡脱俗入世到自由自在而升华。人即使不能顶天立地,也决不能如愚虫般一生糊里糊涂,这是文化理性决定的。
经典是什么?是人类社会的指路明灯!从这些圣哲的先籍如:《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佛经》、《圣经》、《古兰经》、《资本论》以及各类哲学科学著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到了历史文明史与野蛮史的脉搏及规律,大观以往丝丝若扣,竟如是明晰可鉴。
我们仰望的宇宙是什么?宇宙就是本体规律及其存在状态的总和。古圣先哲及近代科学家用毕生精力作出的探索,今天的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读出圣贤精髓之言,这种幸福是千百年前人们千里拜师求学所无法体验到的!今天科技时代的人类不能、也不要轻易否定先人用经典著成的结论,在一头完整的大象面前,也许我们的手仅仅摸到了大象的外肤,但这也为我们寻觅大象的整体提供了阶梯与攀登基础。很多人在反思当今的人类,是什么原因致使人类放弃了灵魂的升华?走入了物质的泥泞?又是什么原因人类将贪婪留在内心?将清白无缘抛弃?综观千万年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不是财富,而是文化的贯穿与灵魂的记忆!物质生命仅仅是文化传承的工具,身体对这个身外世界的需求,少之可怜,而贪婪之心却往往蒙蔽灵魂深处的呼啸之音黯然销魂。
如果有人告诉你,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萧木竹蕸、鱼虫鸟兽皆有灵魂,你相信吗?如果我们能够听懂了蜜蜂的声音,我们告诉飞虫们,人类可以飞往天空上的月亮,而这些蜜蜂飞虫们会相信吗?这就是智慧差!
前文我讲到水试验的问题,在这里可再次验证此观点。九十年代,日本有位非哲学博士叫江本胜,在一次偶然的水冷冻试验中发现了一个秘密即水有意识。他通过与水对话并在水杯上贴上各种感情文字等方式,来观察水的结晶,发现水的结晶随着人们给其传达的感情而改变,经过反复水试验后,最后得出确定结论:水也有灵。 江本胜博士没有宗教信仰,但他的试验结果仍然震惊宗教界,古老的万物皆有其灵的训言得到了今人的科学验证。意识就是水的灵魂这一验证让我们想到了佛教中关于“高僧讲法顽石点头”的故事。灵魂是什么?佛教把三千大千世界用三个字表达,这就是:性、识、相。其中“性”是宇宙本体,“识”是宇宙灵魂,而“相”则是大千万物。道教及儒家思想中的精华之笔,其实所言的不过是中国古老“天人感应”理论在汉传佛教的印度版再现而已。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