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散文)
郭承云

年是什么?引我遐思一串。
——小时候“盼”年。小不懂事混沌未开,正值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三年特困生活过后,在中国共产党英明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农村群众全面落实国家农村经济调整政策,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彻底摆脱饥饿,农村社会由贫困型渐向温饱型社会历史进程迈进,我的故乡小村(淄博周村贾黄公社西平大队),毫无例外地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潮中。这是一个刚进腊月春节(农历大年)临近之际的一天,寒意袭人万物趋阳,在村南半部十字路口东侧民房院墙根脚向阳处,村内父老乡亲长辈老人们大部分都喜欢户外晒太阳,坐着马扎(木凳)抽着旱烟,天南地北东扯西拉、家长里短笑语不断,我们这些贪玩孩童,围拢在大人们的身旁,聆听着“年”的拉呱故事。一位老者亦庄亦谐绘声绘色、饶有兴趣慢条斯理地拉起了“年呱”:“传说古代,‘年’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夜间出没糟蹋粮食,进村入户伤害人类,饥饿至极见人就吃。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人们奋力抵抗,特别是在逢年春节,寒冬夜幕降临之后,全村各户在家门口挂起红灯,点起火把,燃起篝火,深夜燃起鞭炮,人声鼎沸迭起,奋力驱害避邪,那动物欲进村口,看见红色焰火,听到响声震天,吓的慌不择路落荒逃去……,后来历年如此,演变久远,形成年俗,意寓家人团聚,除旧布新,民风习惯延续至今……”。随着年龄稍大,我领悟出一些事理:“年”没有什么可怕,过年节能够改善生活,入户拜年游玩,潜移默化魂牵梦绕,反而盼大年(春节)早日来到……
我们家是村(队)里“贫困大户”之一,(爷爷早已过世,奶奶六一年饥病故去),爹幼年上过私墪念过儒书,粗通文墨知书达理,喜读古书顺口说来,持正统观念行公私分明,从事本大队第二生产队会计,后任大队贫协委员职务,白天参队集体劳动,晚间或雨天加班整理帐务;娘参队劳动,后来人口渐多,只在家忙于家务;父母含辛菇苦养育我们兄弟七人,大哥在邻村柳行小学读书,成绩优秀老师评好,面临升学初中之际,明大义顾全家,主动辍学下队劳动,工分收入减轻父母沉重负担。无奈人口多,劳力少,家底薄,家人口粮吃饭断顿,只好瓜菜补充,艰难生活度日(五八年人民公社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社员参加集体劳动所得工分,参加年终收益分配。年内实行社员粮食分配“人七劳三”制度(即基本口粮占粮食全额分配七成,工分所得占三成)。二哥考上了“淄博七中”(距本村十多里地的西乡韩家窝村),念还是不念?矛盾纠结难以决断,堂叔力劝无论多么艰难也要读书。二哥背着几个窝头干粮踏上了求学之路,二哥住校要吃饭只得借用同学家庭粮食直至毕业。三哥、我和五弟在柳行小学读书(六弟、七弟尚小),我家成为队里历年的“缺粮欠款户”,也是“救济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中央毛主席和全国人民心连心,地方各级直至公社领导对我们贫困家庭施以援手,历年领到救济粮(款)、棉衣(被)等物,我们兄弟上学费用减免落实到人,我们幼小心灵深处深感党和国家政策温暖,父母勉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报答党和国家的无限关怀之情……
又是一个年关近、家家户户为年忙,农村群众普遍理念共识是“进了腊月就是年”,一个300多口人的小村,北西南头共有三盘碾,昼夜人推转不停,谁家也要碾粗粮用于主要食品煎饼窝窝头(正月里习俗要吃到元宵节后),也要碾细粮,白面粉蒸馍馍用于走亲戚。各家各户推碾,普遍做法是谁家需要推碾,先拿自家碾条帚去碾棚,先后排号依序进行。娘叫我去北头推碾,到了碾棚一看,上一家人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上半夜尚未碾完。我困乏至极,在碾棚内角处沉睡过去。娘喊着我的乳名,轻拍着我的肩膀:“别再睡了,起来推碾”。又睡片刻,娘不忍心再减我,一个人费力地推着碾,我被惊醒心感内疚:我太贪睡了,娘太心善了,我立即起身抱着碾杆推起了碾。腊月里的一天,爹对我们说:“快过春节大年了,把屋里院内打扫干净”,二哥随口说道:“里二外八辞旧岁,剃头洗澡过新年”。爹好奇地问:“你从哪里学来这两句话?”二哥说:“几天前东平大队(邻村)有户人家早早贴上了大门这副对联,引来村里人围着看,问这家主人“里二外八是啥意思?”主人解释说:“窝窝头是我们常年饭食,攥窝头时左手托着粗粮面团,右手食指并拢插入面团轴心转动,十个指头一起活动,不就是里二外八吗!”,众人恍然大悟笑声一片。爹催促我们:“你们快干活吧!”二哥头脑活络办法多,他要打扫三间大北屋主房内,找来高的长竿子(秋前砍倒晒干的葵花杆子),绑上地条帚先扫屋棚黑灰,再扫墙壁浮尘,最后清扫地面。三哥是员“干将”,先和二哥清扫屋内,继之将院内大半砖头石块等物搬至西院墙根脚旁垛好(以备盖屋使用),吩咐我和五弟捡拾院内碎砖石头、零星瓦块装入大提篮筐内抬到村南头排水沟沿内(村外没有垃圾定点投放处),人多热情高干劲大,一上午时间就把室内扫净和桌椅擦拭的干干净净,爹从外面回来后高兴地说:“这才有过年的样子……”
腊月二十六,社员过年要分肉,爹从队里领到了过年猪肉(大约三斤)。爹擅长厨艺,先将肥肉割下用于练油榨菜,又将瘦肉切成条用于炒制荤菜,最后将极少瘦肉剁成碎馅用于包子(水饺)馅料,爹和娘在东院墙侧饭屋内架起油锅烧火榨制肴菜,饭屋内飘来的菜香味沁入鼻腔肺腑,那肴菜秀色可餐十分诱人……
大年三十这天,爹赶年集买回一串鞭炮,分给我们每人四五个,嘱咐:“明天春节大年初一早起来放鞭炮,今天晚上吃年夜饭,你们都要动手包包子(肉馅水饺),明天早晨吃素馅包子,一年之内求个肃静平安。”我们全家人高兴高兴地忙碌起来,娘把红萝卜用擦床擦成细条,热锅水焯捞出放凉,剁细攥干放置盆内,极少肉馅放入,半汤匙食用油,剁上葱末放入细盐,搅匀馅料备用,之后盆内和面板上擀面皮,娘鼓励道:“你们都来包包子,越干越会干”(大哥是大队团支部主要负责人已去了大队部,组织青年们春节期间文艺节目演出活动),二哥、三哥、我和五弟都学着包起了包子。爹坐在破方桌东侧椅,说道:“敬天敬地敬祖宗,屋门外放上小桌摆上肴菜,饺子供奉祭祀,中华传统天经地义,民风久远世代传承”,话刚说完,此时只听院门响声,进来的是家住村北头的,也是大队贫协会负责人之一的石大叔,进的屋内爹起身相迎示意坐下,石大叔对爹说:“祥哥,过年了,咱大队书记委托我来你家访贫问苦,看能吃上过年饺子吗?”爹娘连声答道“能吃上,能吃上!”石大叔连连点头:“好,好!”爹把石大叔送出院门外,回来坐在椅子上又抽起旱烟,自言自语道:“年好过,春难熬。”烟雾缭绕,呛人肺腑,娘说:“你少抽点烟吧。”爹并不做声照抽不误,我们做儿子的并不劝阻,爹紧皱眉头满脸愁容。爹一定是在想:“过年出了大正月,庄稼粮食青黄不接,这一家人要吃饭,上谁家去借粮食呀……?”
大年初一头一天,小的给老的去拜年,初一早起,我们燃放鞭炮,立即与娘包素馅包子,爹催促道:“你们快点干,吃了饭早去拜年”。拜年要分里外,先给本家族五服(辈)内长辈们拜年,再给本家族同姓五服外长辈们拜年,乡亲为重,还要给异姓乡亲长辈们拜年。一家人刚吃完早饭,只见堂弟几步就跑进了屋门,朝着爹娘说道:“大爷大娘过年好,我给你们拜年”。之后,跪在屋场地上“磕头虫”般一个劲地频繁磕头不止,爹说我们:“快把他拉起来。你们快出去拜年吧!”大哥是“领兵元帅”出门去,我们都愿意去拜年,一是图个热闹,二是吃点零食。小字辈给长辈们拜年,各个家庭长辈馈赠小辈们的“零食”也不一样: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差,一般备有葵花籽、爆玉米花; 中等条件家庭一般备有南瓜籽、大枣、花生果;较好家庭一般备有花糖、核桃。我们给本族内外长辈们拜完年,走出院门遇上了庄里乡亲其他拜年“队伍”,大哥笑说:“我们合在一起吧!”对方“领队”:“好,好!”人多势众近三十人,浩浩荡荡进入了一家异姓乡亲长辈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走在前头进屋门高声说道:“我们给长辈拜年了!”跪地施礼,老人赶紧拉起“孩子们过年好!”,后边人尚在院中嬉笑不止,老人热情招呼:“这里有瓜籽,你们自己拿着吃吧!”我们这些孩童玩伴“小吃货”毫无拘束地连吃带拿装满衣服口袋,当然那较为贵重的花糖、核桃等物所剩无几,仅剩下葵花籽、爆玉米花很少有人拿,大家笑声不断,出得这家门拜年队伍又去了另一家。古朴的小村,淳朴的民风,村内街巷家家户户,充满着过年喜庆气象,拜年的“队伍”笑语欢声,氤氲在小村上空,随风回响飘荡在村外那希望的田野上……
——壮岁时“忙”年。人到中年万事多,一路艰辛悲欢歌,结婚了,成家了,生子了。人生轨迹生活重担,沉重地压得喘不过气来。体会到上辈老人流传下来的俗话实话:“当家才觉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们家兄弟多,结婚一个分家一个,老伙里(大家庭)倾尽全力只盖四间土坯屋,购置床桌椅,其他用具自己置办。分家无财产可分,只分“债务”自己还帐。命运机遇“眷顾”我这个普通的青年社员,去了本公社机关临时工作。月工资三十多元,从中要支持养老费(兄弟家庭会内定标准)按月上缴,还要支付孩子上学费用和家庭内外预想不到的支出费用,妻子在自留地种点菜,养个猪,集市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后来我们又要耕种三亩责任田,夜间要场间脱粒,上缴公粮农业税,完成集体提留款,可支配现金所剩无几。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妻子去赶离家八里路外的南乡萌水村大集,我们下半夜早起先喂猪(庄里乡亲邻居戏说“猪吃夜餐”),我拉着地排车运物跑个来回,然后骑自行车去七里路之外的单位上班,白天业务工作忙忙碌碌,下班回家事务缠身忙个不停,常年累月感觉繁忙劳累。又快过春节了,又开始忙年了。家人总要花钱买点衣服,年节拜望岳父岳母和走其他亲戚总要买点微薄礼品,内心深感“过年如过关”,难那……
——老来时“怕”年。曾经青葱“少年郎”,转瞬已是“白头翁”,单位退休已十年有余,心理生理年龄俱感“老”矣,熟人朋友问己年龄,回答七十自感惊讶。“春节大年”已不感兴趣,但是无论怎样“怕”,年节总是依照固有的运行规律来到了身旁面前。“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主席老人家语),也应该是点“爱好”的(自得体会),鄙人无才“爱好”甚少,唯喜读书看报、文理相通地爱上了“诗歌”写作。近几年来参加了基层诗词分会活动,幸得各位领导老师赐教指导支持帮助,在“诗歌”写作之路上小有“进步”,2020年光荣地成为一名周村区诗词学会会员,愚我拙作稿件:“朋友,爱上诗词吧!”(现代诗歌),发布在2024年第十一期周村北郊诗词分会微信平台(美篇)上,孤芳自赏也励其志。读报欣阅知悉“中国春节”于2024年12月4日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写绝句抒怀之题:“春节乐(通韵)/春节入世非遗悦,/乙巳邀约共乐年。/华夏文明源本在,/青山绿水绽新颜。/见发布在2024年第十三期北郊诗词分会微信平台(美篇)上。“春节”,阖家团圆天伦之乐,祭拜祖宗民风久远,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事业兴旺万事如意。“中国春节”古老的东方大国,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延续至今的年俗文化“瑰宝”,世人瞩目,在祖国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涌起的美丽“浪花”,令人神往,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格局中一颗“珠玉”,举足轻重熠熠生辉,在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中国力量构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中国“旗帜”引领世界潮流。中国人民龙的传人,为“中国春节文化”兴奋骄傲自豪荣光。作为一介草民,我祝福伟大的祖国坚如磐石繁荣昌盛;我赞美中国文化自信灿如星辰,旭日东升光辉普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二O二五年农历乙巳春节不同反响,春节年俗文化更加绽放丰富多彩,快哉乐哉遂成心声,溢于言表——行云流水随安遇,春意秋新向地天!
写于2025年1月2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