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正负
----《道德经》启示录之八十一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下篇--德经。
第81章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81章译文: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言语自辩,爱用言语自辩的人不一定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知识不一定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没有真知灼见;有道的人什么也不保留,他愈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他越是把自己的一切给予他人,自己就越加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有道的人的法则是施惠于众人而不与人争夺。
思绪流萤:
老子曰:“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说自然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是伤害;而遵循规律的人,做事法则是常施惠于众,而不与人争夺;本文述之“正负”,意在探讨人在遵循规律做事时的正负效应。
“正负”,指正反两个方面,出自殷夫《"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我的生命,和许多这时代中的智识者一样,是一个矛盾和交战的过程,啼、笑、悲、乐和兴奋、幻灭……一串正负的情感,划成我生命的曲线”;在学术领域,有“正负号”之说,是通用于物理,数学,化学领域的一种符号,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涵义;在特定的领域中,“正负”亦可代表方向正误、阴阳离子或正负盈缺等单位符号。
天下万物皆有冷热、黑白、阴阳、善恶、进退和正负两个面;人生同样如此,有正向积极的人生,具备乐观、向上和正能量的人生态度,也有负向消极的人生,具备心理阴暗、悲观消极和忧郁低落等负能量的人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守正减负的过程中度过,大多数人穷极一生,都在辨别、取舍和扬弃的路上,追寻守正减负的积累,即选择应走的人间正道;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基因影响,处理事情时讲究大义、情怀、约束和责任,而如何做一个“正向积极的自己”,就成了人生需要随时面对和持续调整的课题;世界,每天都在层层叠叠地向人们展开着迷离或清晰的现象;这一刻不能宽恕的事情,下一刻却需要原谅;此时不能接受的事情,另一刻却会变得可以理解……人在不断消除狭隘、偏激和片面的同时,一点一点地活到老和醒悟到老;心有阳光,视雨天为浪漫;心里阴暗,晴天亦觉昏黑;人人难免有烦恼,关键要修炼好强大的内心和调整好向阳的心态,不被袭来的痛苦左右,抛弃有色眼镜,以纯净的心灵看社会,不吹毛求疵和刻意追求完美,便能经营和驾驭好人生,活出正向、轻松的状态。
而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不求上进、整天焦虑、无毅力践行改变自己不足的人,到处皆是,均以最普通的身份,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这是因为无人生的觉醒,而觉醒来自于读书,唯有知识才可将陷入泥潭的心境,滋生出内在转变命运的力量;并且,读书越多,越懂得世间万物背后的自然规律,心态也就越平和、通达;其实,人一生都是在伴随着孤独度过,唯有书籍,能丰富精神世界,陪人走过漫长的岁月,明白低谷时需吞下抱怨、咽下委屈,学会做一个不动声色的人,把情绪调整好,把委屈放一放,心怀希望,沉稳度日,用力生活;因为,一个人跌落谷底,也是成功的起点,没有退路才会有出路,只有在最黑暗的地方,才能看清真正的光亮在哪里,唯有放下侥幸,脚踏实地,才一切不晚。
比如,夏朝时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伯启受命领兵御敌,最后却以落败收场,部下都不甘心,纷纷请求再战,伯启却认为:“兵强、装备好、我强敌弱时,却吃败仗,说明训练和管理不足,再打也必然失败”;据此,他开始加强练兵,请有谋略的军师提升军队硬能力,以利有朝一日再战;这看出,自知之明,知不足而改善,方向正确了,才能越努力越幸运。而普通人,只有书看的多了,内心才会变得丰盈;学会思考,才是结束痛苦的最好办法;因为,内心丰富、人格独立的人,心中必有主见,灵魂自有香气;比如,一个老妇人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嗮盐谋生,二女儿卖雨伞谋生;于是,老妇人晴天担心二儿女儿伞卖不出去,雨天顾虑大女儿嗮不出盐,每天都愁容满面;后来,一位亲属劝她:“何不换个角度想女儿的事情,如晴天祝贺大女儿的生意好,雨天能祝贺二女儿的生意好;如此,就可以天天都开心了”;这说明,人的正负状态受心态驱使,心态对了,一切都会变得顺意了。
事实上,生活中很多人早已失去了感知力,活得越来越没意思、趣味和激情,生活也越来越懒散,不愿折腾、麻烦和费心思,日子过得暮气沉沉;不知只要拥有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懂得从琐碎中提炼美好,摄入诗意,注入心景,生命才有质量;所以,人生不应盲目地去追一匹马,而应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春暖花开时,便会吸引来一批批骏马;人生没有终身职业,只有终身学习、磨炼、增技和追求,才可让自己走进优秀或卓越的行列,收到不一样的人生状态;那么,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一个地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地微小选择,都会逐渐丰盈人生,慢慢地见识多了、格局大了,生活也就顺了;人这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过程;“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当见过高山的巍峨、沙漠的广阔、戈壁的浪漫,体会到天地的无垠,就会变得谦卑;当见识过不同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就会发现世上仍有无数种活法,人生亦有无数种选择,不再拘泥于眼前的鸡毛蒜皮琐事;学会眼光投向远方,进而也就会逐渐懂得应如何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徐文秀在《人生正负手》里提出:人生须有“30悟”和“30忌”,归纳起来,是人生须有四大自我完善的正负攻略:厚植德能意识,无论为官还是经商,应德为先能为后,不忘初心、保持定力;树立学习意识,消除本领恐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善思的习惯,成为“业务通”,技能“多面手”;锤炼担当意识,事情面前顶得起、挺得住、站得稳,内生出积极作为的愿望,发扬“钉钉子”精神,遇“事”不躲,迎“难”不惧,担“责”不推,应对挑战,化解危机;淬砺自律意识,不可“思想没防线、心里没底线、行为没红线”,须“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做人底线、不踩法律红线”,加强修养,慎始慎终,做到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力熏心、不为人情扰心,依法做事,保持本色;欲成江海,先合细流;欲致千里,先积跬步;当见识、眼界和格局大了,看世界和问题的角度也会转变,不再视磨难为忧虑,而认为是人生长河中的浪花,或推助自己成长的阶梯。
心想事成的人,赢在行动;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了一个“20英里法则”,他认为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到东北部的缅因州,有3000英里路程;于是,他做了一个试验,组织了三组人员,让他们去走完3000英里路程,看哪一组的人先到终点;第一组是天气好的时候走40-50英里,天气不好时就一英里也不走;第二组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信心满满,计划每天走40-60英里,两个月走完全程;第三组每天不管天气好坏,只走20英里;很多人以为前面两组会率先抵达终点,没想到第三组在5个月后第一个到达终点;据此,吉姆·柯林斯发现:第一组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且为了偷懒,还降低坏天气的标准,给自己找各种借口;第二组很有信心,但急于求成,后来渐渐松懈下来,便失去了斗志;第三组人有明确的规划,严格执行,不被干扰和诱惑,最终第一个到达了终点;为此,吉姆·柯林斯得出一个结论:做一件事情时,只要有正确的规划、强大的执行力、积极的自律,不被干扰,便能完成任务。
岁月如风,太多的人和事,经不起日月的轮换、光阴的蹉跎和时间的考验;虽然生命有期,短短的百年之内,生命结果却各异;但是,负向的人生偏激消沉、胡度春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滑向颓废,一生默默地在沉沦中结束;或触犯法律,在接受惩戒中结束生命;而正向积极的人生,在遵循规律做事的基础上,阳光下却能获得郁郁葱葱的生长,且在人生的“秋季”,枝头硕果累累,实现璀璨的生命价值。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生人,在北京工作近40年
(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
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公
务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
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
题材的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
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
《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走近灵谷圣地:〈道德
经〉启示录》和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卧
龙醒了》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