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恩寿官后松赵公墓志铭
张泽武整理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直隶池州府知府、前刑部四川司郎中,洛阳文O吕孔良撰文
乡进士、文林郎、知永宁县事、益都绍山崔宜春篆盖
万历庚辰①四月既望,讣闻永宁寿官后松赵公②卒,卜葬有期,其長子平阴令阳山应期③O含哀,瞿瞿上砻石待志。一日持乃眷德州贰守王君世泽④所撰先翁行状谒余,泣恳请为志铭。余曰:“德之不旌,晦人之善也。矧公之休凤遐迩,昭闻稔矣!况王君名OOO媲O,历履稽实无所异议,可默然不为之一述乎? ”
按状公姓赵氏,讳时亨,别号后松⑤,OO春秋晋大夫之裔,世为永宁诗礼望族。国初⑥族繁柝户,曰仲义者,其始祖也。义生彦,彦生纬,纬生玺,配冯氏,生松轩翁,讳孟思,任麟州训导⑦,配牛氏,其懿行芳声,备载乡先生王实斋志中。生子三:孟曰时中,仲曰时敏,季曰时亨,亨即公也。配刘氏,贤家有声,公性慧刚方,如己接人,动皆有法。少多病,废学。長精农业,及公轩翁应正德丙子贡⑧,公出已蓄者以为费,随任麟州,膳必亲供。母病笃,公乃恳祷,殒以身代,母疾遂療。麟士子以为精孝所感,其称扬有文在焉。其事二兄,克尽弟道,分屋,公惟取六九三焉。既代收公税,毫厘不干,至今同侪服之。且义方教子,力学业农,无敢惰者,则OOO谋文表表矣。至于道拾遗金,公立待而还之。遇罗雀,公怜赎而放之,其轻财爱物见OO谏昭如也。
戊午年⑨公七十,邑侯北原金公造庐请与。戊辰⑪O,东溪王公援恩例授冠带为寿官。厥后书庵奏公复请与大宾,自是遂杜门不出矣。戊寅⑫,恩诏赐米、肉、帛、绵各八十者之数,公以余给散亲族溥恩也,公可谓希世之荣矣!
阳山⑬以岁荐登仕,先丞莱阳,载晋平阴⑭,今哂地之养克谐,其子阳山,且尽忠王室,爱育黎元,此皆公贻谋之力也。
始知公以忠廉诲子,琴鹤归田,阳山兄居乡和乐悦亲,为世所仰,信今寰中此事不多也。矧公隐德不仕,日日祢觞,父子兄弟之间,天性融然,暇日或延族党,或约乡丈,杯酒林壑,笑语移日,其乐为何如哉於戏!公有盛德以刑,乡有大业以昌绪,有贤胤以承宗,子孙繁衍,寿几期颐,俯仰无愧,可谓宇宙完人矣!天胡不憗,使之長逝,宁能己永人之哀伤也耶!
距公生於弘治己酉⑮六月二十一日申时,卒于万历庚辰四月初七日酉时,享年九十有二。刘氏先公三年卒,济其蔼蔼,淳风於何大参铭语中见之。
子男方四,長应期,即阳山,娶魏氏主簿鹏女;次应辰,邑庠廪生,娶李氏,同知鲸女,继卫氏;次应扬,娶吉氏,吏目第女;次应宠,娶蔡氏。
女二:長适孟颜,次适庠生牛汝为。
孙男十三,溶娶刘氏,洞娶马氏,俱庠生;淳聘张氏,俱期出;涵娶王氏,治聘韦氏,溶,俱辰出;浃娶李氏,继王氏。谷聘魏氏,涛聘牛氏,渥聘徐氏,俱扬出;沛庠生,娶李氏。溢娶公氏,衍聘张氏,俱宠出。
孙女十一,胥郑宗侨、李萃、陈受爵、完颜赞、田生玉、王三聘、邢所知、马驰、田树玉、韦治、张大经。
曾孙男翼如娶徐氏,循如聘田氏,规如,俱溶出;砥如,洞出;金如、锡如,俱浃出;璋如、琬如、琰如,俱涵出。
曾孙女六,一字牛俊,一字王产,四幼。
应期等将以十一月十八日葬于帽盒山⑯祖茔之右,O氏之柩而合焉。呜呼!公既志,宜铭焉,铭曰:
OO州哉!君子禀粹,蓄醇安贞,率履孝O,敦OOO,利物崇俭,克O周曰,髦士孔曰,逸民佑启后哲,桂馥兰芬,宦光丕著,世业弥O,佳城郁O,载山之林,龙藩虎踞,韫瑞生春,入众含笑,庆衍无垠。
不肖曾孙翼如泣血书丹
1990年9月《明恩寿官后松赵公墓志铭》石刻出土于帽盒山之阳吴村赵氏祖茔。
《明恩寿官后松赵公墓志铭》石刻,由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赵明章先生收藏。
2003年6月20日张泽武抄录《明恩寿官后松赵公墓志铭》。
此墓志文由张泽武抄录、阅读、点注,反复考证、并进行校阅,参诸民国《洛宁县志》、《赵氏家谱》等历史文献,做以考订,整理成文。此石刻为吴村赵氏家族重要石刻。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赵氏家族墓志铭,弥足珍贵,对研究洛宁赵氏来源迁居情况以及始祖分衍支派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对研究明代的社会形态、政治、文化、典章、制度以及洛宁县地方宗族文化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按:《赵氏家谱》记载:吴村赵氏始祖生二子:彦、翥。彦;翥,明洪武时任刑部尚书。
注释:
《明恩寿官后松赵公墓志铭》撰文作者、撰盖人员介绍。
洛阳文O吕孔良撰文
【吕孔良】:洛阳人,字子性,号文川,嘉靖癸卯科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仕至大名府知府。嘉靖四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贪肆不职,被罢。吕孔良曾任山东益都县知县,在任期间重修宋代宰相、王沂公王曾谕葬墓地,撰写碑文。
明代知县吕孔良重修碑文如下:
《重修宋沂国公王文正公墓志铭》
宋王文正公居相时,即封沂国公,考之宋制并参我朝稽古定制,公候茔地周围一百步,该地柒拾伍亩。坟高二丈,围墙高一丈。自宋宝元元年(1038年),一致我皇明初定,世代已远,屡遭兵乱,若宋仁宗御制旌贤碑并树木墙垣已绝其迹。茔地尽为居民所侵,无从稽考,封丘颓然就卑矣。至成化二年(1466年),青郡太守李公重修王沂公墓,建碑于前,备书四至尺丈,尚有茔地一拾肆亩,居民恶妨侵占并其碑而尽去之,其事尚传于父老之口,迨嘉靖二十九年(1560年)春,予以夙昔景仰,躬旨拜谒,稽其遗址,正其边界,只得地二亩三分,距东西二十陆步,南北肆拾捌步,虽不能复还其旧,制后之恢廓而增修者,亦必有所本云。
益都县知县洛阳吕孔良记
知永宁县事、益都绍山崔宜春篆盖
【崔宜春】: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崔宜春,益都举人,万历中任河南府永宁县知县。

注释:
① 【万历庚辰】: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万历庚辰,即明神宗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
② 【寿官后松赵公】:寿官:寿官是明清两代的一种闲职官员,在官员品阶中多为八品,是官府对于年达七十,德行著闻,为乡里所信服的老人,由乡人向地方官府推荐,地方官府奏报朝庭,经皇帝恩准,钦赐冠带和匾额,享以品级待遇,俾以荣耀。能够钦赐寿官的人是相当少的,一是古人绝大多数活不到70岁,就是活到了70岁,不是德高望重之人,没有乡人推荐、地方政府上报、皇帝恩准都当不了寿官。根据老人的年龄和功德品行,钦赐恩荣的寿官也会分品级,最低九品,一般八品,如果超过100岁或五世同堂或功德品行高者可钦赐七品。恩荣寿官后,一般其妻子也赠孺人,若其妻子故去时暂未领到荣身的,可称待赠孺人。
寿官:就是这个老人品德高尚,可被皇帝钦赐为七品寿官。
后松赵公:指赵孟思,字松轩。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记载: 赵孟思,明万历贡生,任麟州训导。
③ 【平阴令阳山应期】:平阴令:山东平阴知县。阳山应期:指赵应期,字阳山。以岁荐登仕,以岁贡登上仕途做官,初任莱阳县丞,升平阴知县。
④ 【德州贰守王君世泽】:指德州同知王世泽。贰守:1.州府长官太守的副手。2.谓任同知之职,指同知。
【王君世泽】:民国六年《洛宁县志》“科宦”云:王世泽,明万历贡生,官德州同知。
⑤ 【公姓赵氏,讳时亨,别号后松】:公姓赵,叫时亨,别号后松。
⑥ 【国初】:国朝:指本朝。三国·曹植《求自试表》:若此终年,无益国朝。释义1.国政,朝政。亦指国家,朝廷。2.指本朝。国朝初年,此处指明朝初年。
⑦ 【松轩翁,讳孟思,任麟州训导】:赵孟思,号松轩,任麟州训导。
⑧ 【轩翁应正德丙子贡】:轩翁:指赵孟思,号松轩,故称轩翁。【正德丙子贡】:正德丙子贡,中正德丙子年岁贡。正德: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丙子,即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贡:贡生。
⑨ 【戊午年】:即嘉靖三十七年,即公元1558年。
⑩ 【乡宾】:即乡饮宾,乡饮酒礼的宾介。地方上各府州县乡村里村民推举出来的尊者,在乡饮时坐在席的主宾位置,所以叫乡主宾。
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明清时又有"宾"亦称" 介宾 "。
⑪【戊辰】:隆庆:即明穆宗朱载垕年号。戊辰即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
⑫【戊寅】:即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
⑬【阳山】:指赵应期,字阳山。
⑭【先丞莱阳,载晋平阴】:先任山东莱阳县丞,后升山东平阴知县。
⑮【弘治己酉】:弘治即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己酉年,即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
⑯【帽盒山】:指洛宁县老城东到溪源涧西之间的这一段凤翼山。因其山形如帽盒,故名帽盒山。
赵氏祖茔就在溪源涧西到东关林场之间的溪源寨南。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