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裕〔云南〕
行亦禅,坐亦禅,我们迈开脚步将人生丈量;
爬高山,涉江河,每一步都是修行都可以任激情涌荡;
心若水,不惹尘,在大自然中去寻觅禅意去将心中的烦恼遗忘;
听风声,闻鸟鸣,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任那清风徐徐吹来洗濯疲惫的心房。
2025年1月4日,昭通山野徒步群开启新年以来第一次步。据管理员邓老师说,这次徒步路线是副群主圣诞提议,要去看看贵州威宁县的出水洞。而因而管理员无业游民和邓老师商议,也就设计了这次行走路线,在中水镇绕了一个弯,圆了许多群员的愿望。
这一次行走的具体路线是:
途中过二塘,出水洞;
穿越雨多落,小寨头;
顺游中水村,赶次场;
行走昭威路,返守望。
8:40分,群员们在卡子村附近袁家包包集合出发。行程25公里,参加人数75人(含体验者)。
当我们开始行走时,不一会儿就进入贵州地界。只见远方雾气濛濛,在那巍峨、连绵的山野上涌荡。
雾如轻纱,轻漾在苍茫的大地上;
千山万壑,在雾中若隐若现显得一派迷茫;
行走其间,仿佛在那虚无缥缈的仙境中自由来往;
举头仰望,只感山野在云里雾里似梦非梦早已隐去了它的雄壮。
我生性孤僻,别无他爱好,只喜欢投身大自然中,感受它的静谧、美丽;它的辽阔、苍茫;它的大气、奔放。
我痴痴地想着:人来到这世间,本来就是一场修行、历练。而徒步也就是历练了我们的体魄,得到了健康,磨砺了我们的,意志与恒心,坚韧与顽强。
每行走一步,都是对人生的丈量;
在追梦路上,都充满着对世界的感悟与希望;
人如镜中花,似水中月不必强求不必执着任其自然徜徉;
本来无一物,遗忘烦忧任心中起涟漪让我们学会对自然的感悟与思想。
我们一直往前走,只见那沿途的山野若隐若现。是那样的神秘、连绵;是这般的纵横、驰骋;是那样的险峻、高亢。
有的山野如龙走蛇,座座传神而又豪放;
有的山野蜿蜒逶迤,似乎在用心修身或激情激荡;
有的山野气势磅礴,仿佛蕴含着一股巨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有的山野飘逸洒脱,就像一个个美女在翩翩起舞是那样的曼妙漂亮。
贵州的地势与云南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它的特点是:地势西高而东低。而在中部,则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而去。它的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远远望去,只见:
延绵纵横,重峦叠嶂;
俯瞰群山,令人感到神怡而心旷;
清风徐徐,净化着心灵而将世间宠辱皆忘;
蓦然回首,似乎感受到了四季的更替生命的轮回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苍茫。
群员们一边走一边议论,或是高歌,或是观望,个个显得十分的兴奋。因为今天恰巧赶稻田坝乡街子,那里有丰富的土特产,有贵州的各种风味小吃。大家都想尽快的走到街上去,将那些小吃一一品尝。
我呢,却在沉思,在观望,也在思想。我抬头仰望着那苍茫的大地,高高的山野,只感到有一股远古的蛮荒气息,幽幽荡来。我仿佛看到:
那弯弯的山路,仿佛穿越了宇宙的洪荒;
那千山与万壑,在悠悠的岁月中凝炼出了天地的玄黄;
纵使造化神力,也难以主宰着天地在历史长河中的演绎与动荡;
宇宙如同长镜,映射出了人类的渺小而又展示出了其壮观的万般景象。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到了出水洞。只见人工修了好些巨大的水池,而水由管子引流而出,滔滔不绝的倾泻而来。那场面十分壮观,而又感人。我想: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馈赠,一种奖赏。
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出水洞与当时明朝著名的彝族女首领、政治家奢香夫人有关。她出生于四川永宁宣抚司,在17岁时嫁给了贵州宣慰使陇赞.蔼翠。在23岁时成了寡妇,但她很有本事,掌管贵州,协助明朝统一西南,并且开置驿道,加强了与中原的联系。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十分赞赏她,称其“胜过10万雄兵”。
据说,在她统治贵州时,得知威宁这一带因为地势荒凉,水资源十分匮乏,山民们饮水非常困难。因此,奢香夫人为了解决这一带山民饮水难的问题,就亲自带领山民们在出水洞附近修建了水井,使得出水洞成为当地的重要水资源。这一传说,反映了奢香夫人在山民们心中的能力,智慧,以及其领导能力,和她的善良。
欣赏了出水洞后,我们继续往前行走,穿过了雨多落、小寨头后,就抵达了中水镇。群员们在街上自行活动、赶场,感受了乡街子的热闹氛围。只因为大家都饿了,于是,群员们分头去寻找吃的,乡街子上的土特产还是比较丰富的,大致有:
光溜溜的马铃薯,香脆可口的荞酥;
又红又圆的苹果,色彩鲜艳的芸豆;
滋心润肺苦荞茶,又香又甜糯米粑;
还有香甜刺梨冻,麻辣香脆土豆片。
另外,还有一些如宝塔的露丝,绿茵茵的蒜苗;还有翠色欲滴的豌豆尖,有散发着清香味的香芹;还有花生糖、燕麦粑粑;有豆芽、荠荠菜;还有凉粉,和甜荞面汤。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食品;还有各种各样的农具等等出售。而在这里的牛肉也很便宜,有的才15元一斤。一些群员们争相选购,乐呵呵的,大坨二坨的买了背着,满载而归。
我们在一个小摊上买面汤吃,人围得满满的。忙得卖小吃的大妈汗流浃背,手忙脚乱。而群员大叶榕树十分热情、慷慨,她主动将我们的钱支付了。说真的,我们的肚子早已饿了,因而吃着面汤时,只感到口舌生津,很甜很香。
赶完了场,我们又出发了。我们沿着一条便道路行走,然后直抵昭威路。我一边走,一边回头仰望,那些曾经爬过的山野,仿佛山野还在依依不舍的送别我们。那模样,似乎在说:“欢迎你们,山野群的朋友,再来一趟”。
我们渐行渐远,众山一副依依不舍的模样;
送君终有一别,何须在此时如古人那样折柳彷徨;
愿心灵如晴空,在徒步的过程中领略山野古韵将心性怡养;
纵有千言万语,就让它暂且秘藏在心灵只需以无为的心境行走在人生的路上。
下午3点多钟,我们行走到守望乡远家包包,徒步顺利结束。我想到了在人生路上,是那样的坎坷、艰险;而人生有时就是这般的起伏、跌宕;也想到了徒步的快乐、意义。不禁心潮起伏,遂作歪诗一首:
献岁赶场稻田坝,
峻岑之上望天涯。
双脚丈量人生路,
修得禅心宇为家。
【作者简介】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
系《散文悦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当代美文》等十余家平台特邀作家。
96年开始散文、诗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投》、《诗歌报》、《诗选刊》、《边疆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昭通文学》、《昭通创作》、《乌蒙山》、《作家驿站》、《湖南写作》、《昭通作家》、《世界作家林园》、《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中国人民诗刊》、《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滇云文苑》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