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玉(韶关散文诗学会 )
昨天,我与朋友一行八人回我老家——曲江区樟市镇群星新楼村,回去探望我的亲人,看家乡的美景,品家乡的美食,吸吮浓浓的乡土气息。每次回家,家人都热情大方,而我每次都很“土匪”。
昨天回家,不得不说的一个插曲,回家迷路了。每次回家,大多是从新韶府管或良村高速入口上高速,从那里上高速,已经跑了几十次,不用导航也不会迷路。这一次从马坝上高速,忘记了这里上高速,既可以走乐广高速,也可以走京珠高速。原以为这里也是只有一条乐广高速,所以没有开导航,一不小心驶入了京珠高速。当时没有觉察到走错路了,没有及时从乌石出口下高速。等到发现走错路了,已经跑了几十公里,真是一念之差,后悔莫及啊,足足多跑了一百公里。好在车上的朋友没有责怪,乐呵呵陪我潇洒走一回。
这次回家在侄女家吃午饭。我有六兄弟,只有大哥在村里居住,其他兄弟都在外面。考虑到大哥大嫂年纪大了,不想他们招呼我们吃饭太辛苦,所以就去了侄女家。侄女嫁在本村,便于照顾大哥大嫂。
侄女婿家原本不富裕,娶了侄女以后,生活一天一天的好了起来。侄女个子不高,却非常能干。夫妻两起早贪黑,死耕烂耕,几十亩土地也没有辜负夫妻两的勤劳,只要没有水灾,农作物一般都会丰收。农忙的时候,他们都忙得不可开交,现在是农闲,侄女在附近打工,帮老板砍甘蔗,侄女婿照看家里。侄女是出了名的勤劳,还非常能干,侄女婿也不错,小夫妻同甘共苦,夫唱妇随,经过多年的打拼,小日子越过越好。村里建了楼房,还在马坝买了房子,生活慢慢富裕起来。侄女家每年都种很多的花生、红瓜子、萝卜、玉米,家里的收入都来自于这些农作物。一年的红瓜子都有好几百斤,甚至上千斤,花生油最多的一年有1800斤。这里的花生油香喷喷的,我觉得比“鲁花牌”花生油还要香,吃得比“鲁花牌”花生油还要放心。
樟市镇是韶关有名的农业大镇,农业很发达。樟市盛产优质大米,有闻名遐迩的樟市蒸猪红、樟市黄豆腐,我另外一个侄女华添农庄的“樟市蒸猪红”还拿过大奖呢。我家新楼村的坝地如平原一般的辽阔,是闻名韶关的花生、红瓜子、萝卜主产区,村里翻秋花生、萝卜更是樟市镇的靓丽名片。中午,侄女家用黄豆腐、土鸡、土炮米酒、青菜萝卜招待我们,虽然厨艺很一般,却能让我们品尝到不一般的家乡味道。
侄女的家门口就是如平原一般辽阔的坝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沙坝地,原来很贫瘠。包产到户以后,经过多年的改良,已经变成如黑土地一般的肥沃,不论种什么,只要没有水灾都能获得高产稳产。
侄女婿带我们去拔萝卜。好大的一片萝卜地啊!罗卜苗乌黑油绿,萝卜特别肥壮,大的如小猪一般。我带着城里这些“老腊肉”“赛西施”到地里拔萝卜,看到这么肥美的萝卜,一个个心花怒放,笑得合不拢嘴,见牙不见眼。他们一个劲的拍照、视频,一个个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搔首弄姿,好一幅靓丽的“美女萝卜图”。萝卜肥嫩,味道清甜,可以做出好多好多美味的家常菜。看上萝卜,喜欢萝卜,拔萝卜的兴趣来了,根本停不下来,不知不觉拔了好几百斤。侄女婿有些豪横,“不要钱,拿去”!lb是什么单位虽好,在这里只卖三毛钱一斤,人们常说的“萝卜便宜担工贵”可能就出自这里。这里太多,太便宜了,侄女情愿去打工,也不愿意去卖萝卜,萝卜证明便宜,他们更愿意让萝卜沤烂肥地,来年种花生又能高产稳产。
侄女家很大方,给我们青菜,要!给我们萝卜,要!给我们翻秋花生,要!侄女给我鸡,要!大嫂看我没有分到菜心,赶紧回家摘菜心给我带回去。大哥还叫大嫂回家拿翻秋花生给我,我要了!家人就是这么大方,而我就是这么“土匪”,他们给我什么,我都照单全收。
吃过午饭,大家都在畅谈国家的好政策,谈家乡的变化,看家乡的美景。在宣溪水的樟市河边,不少有人在河边草地上支起了帐篷,在那里钓鱼、烧烤,游玩戏耍,一片欢声笑语。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群星新楼村!
家乡,等我,我还会回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