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腊八粥.腊八蒜
杨宇峰
民谚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里提到的“腊八”,是指农历十二月八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与之相关的习俗故事不少,其中的腊八节,腊八粥,腊八蒜,最是被人们津津乐道,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腊八节】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或佛成道日。
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活动外,还有逐疫驱鬼避邪的内容。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舞。今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仍有留存。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冶陶镇固义村的傩戏,由傩舞演变成为傩戏,带上神鬼面具表演捉黄鬼等节目,已有三千多年历史,1998年在武安召开了傩戏国际研讨会,打破了学术界长江以北无傩戏的说法,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腊”。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合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在《隋书.礼仪志》中有记载,寓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也名“成道会”。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成为“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很多,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此的重视。如,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
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
讲座邀谈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宋朝诗人俞桂的《腊八前四日》诗:
天气晴和又作阴,
老来畏冷自难禁。
余霙待伴留痕在,
殊动骚人访戴心。
【腊八粥】
腊八粥初期叫“七宝五味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开始于唐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七宝五味粥。
传说元末朱元璋小时候在地主家放牛,因将牛跌折腿而被关在一个旧院子里受罚,三天不给饭吃。朱元璋找着一个鼠洞,挖出杂粮,生火坐锅煮成粥喝,救了一命。后当了明朝皇帝后,将自己喝过的那次杂粮粥称为“八宝粥”,因那一天是腊月初八,便又叫成了“腊八粥”。明至清朝时期,喝腊八粥的风俗盛行,民国至今,在邯郸、武安、磁县、峰峰一带,腊八节喝腊八粥一直流传至今。
还有一种传说,从前有一懒汉,将父母留下的五谷杂粮坐吃一空,最后打扫囤底缸底熬了锅杂粮粥,喝完后乞讨为生,于腊月初八冻饿而死。为警示后人莫懒要勤,将腊八喝杂粮粥形成习俗,称腊八粥。
明清时期,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茭角、青丝、红豆、花生等。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后在华北一带熬腊八粥有所简化,粥内放置杂粮配菜配料也有不同。
清代诗人王季珠写的《腊八粥》诗:
开锅便喜百蔬香,
差糁清盐不费糖。
团坐朝阳同一啜,
大家存有热心肠。
清.吴步韩写的对联《贺李湘棻太史新居》:
一笑弄诸孙,腊八粥中分枣子;
双扶呼小婢,秋千院里看梅花。
关于有关腊八粥的诗、联不少,这里不一一赘述。
【腊八蒜】
据说泡制腊八蒜起源于老北京,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老北京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后影响到华北地区及全国各地,此俗在邯郸方圆一带很是盛行。
据老人辈讲,腊八蒜的“蒜”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的寓意可谓是用心良苦。
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人,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了。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了这算账的“算”字。
不过旧时大多数穷人欠地主或富商的高利贷偿还不起,到腊八后出现躲债的情景。
曾有一首躲债谣:“过了腊八催要钱,能拖一天是一天,拖到二十七八九,给他来个不见面。”到过年前几天,催债催的紧了,欠债的主人便出去躲几天,给债主来个不见面。
这形象地反映了穷人躲债的无奈之举。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揭露了旧社会贫富不均的不平等现象。
腊八蒜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先给自己算算内欠外借,如何清账,也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腊八泡制腊八蒜,成为一种节日食俗,在全国各地早已成为一种饮食习惯,而且很有讲究。
泡制腊八蒜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首先,将紫皮大蒜剥皮、掐去尾结,装入干净的玻璃瓶或罐子中,然后用适量的香醋、盐、白糖倒入锅中熬汁,加热后倒入瓶中,再倒进适量白酒,最后将瓶口密封,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发酵。
到除夕和春节泡制成翡翠绿色,赏心悦目,色香味恰到好处。吃饺子配上腊八蒜、腊八醋,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美食也。
泡制腊八蒜,已成为一种传统的节日饮食文化。有“饺子配上腊八蒜,吉祥如意福满院。饺子蘸上腊八醋,财运临门家庭富”之说,图个好彩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