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幸福论坛之五
节日唤醒的记忆
作者 张家贵
主播 一 萍
我,一个八旬老人了。从娘胎里出来 ,在我漫漫的人生旅途中,能称得上节日的,恐怕就是那些让自已,让家人和社会共同喜乐欢庆的日子吧!
翻开历史的记事薄,那些亘古不变 ,世代流传 ,永远都能唤醒人们甜蜜记忆的节日,如果 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设一个个站牌 ,排第一站的应该是“爆竹一声辞旧岁,千门万户入屠苏 ”的春节了。紧接其后的就应该是清明节,端午节 , 中秋节了。当然,也还有许多并非人人都过,但也称得上是节的节,但这些节中,也𠕇记忆中忘不了的就是春节过后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和四月踏青悼故人的清明节。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不太知道,清明节就是中国人的感恩节。
诚然,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留在抹不去的记忆里,让你去书山里 寻找和挖掘它的答案……
传统的节日 ,唤醒的是我们对历史印迹的探索。而现实的节日,纪念它,万众欢庆它,我们获得的是奋斗前行的力量,是追梦复兴的动力 。不是吗,我虽然没有亲耳聆听过共和国诞生礼炮的轰呜,但紧随历史的脚步 ,我看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身躯; 我虽然没有见过南湖红船上那些探讨开天辟地的有志青年的身影,但红船上高扬的风帆,引领我登上了希望的金色彼岸; 我虽然没有目睹南昌城头划过天空的流弹光影,但我见过珠海航展上中国新型战机划出的五色彩带写出的震撼诗句……节日啊,无论你留给我的是传统的习俗,还是现代法定的标记,但都是唤醒我无数难忘记忆的钟声。
随着华夏开放大门的敞开,无数让人没有听过,没有纪念过的节日,也像那镌刻在时光里的颗颗金印,盖满了记载日落日出的历书。最使我难忘的还是人们在微信里,问候中传诵的感恩节。也不知这个节日是从什么时候 ,从那个区域国度传来的,历书上记录的日子又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我不愿考究其来由,但我觉得“感恩”这个节日 ,是情感,是人品,是道德 的交流和检验。一个知道感恩,会感恩的人,才会把他火热的情怀,送给朋友,送给亲人,送给让他生生不息成长的大地!
庆祝感恩节,我最值得感恩的是我的岳母。 在我不惑之年,岳母便带着难以忍受的病痛之苦,离开了和她朝夕相处的子女,离开了她经历了无数辛酸和坎坷的这个世界。
岳母是为推翻帝制、軍阀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辛亥革命烈士的后裔。从我成为她的女婿,我没有听她炫耀过自己的身世,没有见她向任何部门索要过什么。我只知道她年轻时随岳父去州县任教。岳父是云南屈指可数的第一个公费进入北大的高材生,也是小有名气的农艺专家。他的一生精力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事业,培育了不少像他一样热爱这个事业的桃李。由于历史走过了一段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道路,他因此被迫害,与岳母和子女阴阳两隔。岳母带着藏在心底的悲痛和泪水,带着四子因家庭的变故而丢失的伤痛,重返故里。但在她的口中,从来听不到怨气和指责,除了包容还是包容。为了维糸这个家,扶养自己未成年的子女和瞻养孩子们的外婆,她每天起早贪黑,要到离家好几公里的劳保用品厂去做缝纫工,靠微薄的收入来维糸全家的生活。吃饭也是把那时祘得上好的饭菜省给子女们吃。就连一碗难以果腹的米线,她也只吃几口,留给尚在长身体的最小一个女儿。即使收入极少,生活困难,哪怕连几块钱都交不起的学费,她都要咬牙支持孩子们坚持上学, 她深知.有了知识,孩子们才能成才,长大后报效国家。我踏进岳母家的门,她视如親子,好吃的都留给我。我穿的衣裤,大都是岳母下班后在她住的小房间里,借着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微光缝制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我感悟最深的一句话了。
“感恩节”到底要感什么恩呢?父母的养育之恩,亲朋的关怀之恩,国家的教化之恩,那是缺一不可的。但想起岳母,要感的恩莫过于从她身上我悟出了万千为人之理。做人要低调,头上再有多耀眼的光环, 都不要在人前炫耀,你永远只是你。对事要包容,历史是岁月书写的,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何必怨天尤人 。工作要勇于进取、要始终坚信,一切伟大都是双手创造。生活要俭朴戒奢,要始终牢记,毁从奢字起。处友要真诚,常记朋友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上,如果人人都把语言文字上的感恩付之于行动,感恩节真正的意义,才会像光芒万丈的阳光,温暖每个人的心,温暖这个永远充满爱和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