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小寒通常在每年1月5日或6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85°时出现。这个节气的名称来源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描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味着此时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但还未达到最冷的程度。
气候特点
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严冬,气温显著下降,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北方地区的小寒通常比南方更冷,但南方的大寒可能会更冷。此时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
习俗与文化
小寒时节,南北各地的习俗各具特色。北方地区有冰戏的传统,人们在冰面上进行各种活动,如爬犁、滑冰等。饮食上,北方人喜欢吃涮羊肉、糖炒栗子等暖身食物。南方则有探梅的习俗,此时腊梅盛开,人们会去赏梅,感受冬日的清雅。此外,小寒时节也是准备春节的时候,人们忙着写春联、剪窗花等,年味渐浓。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小寒的物候现象包括“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分别代表大雁向北迁移、喜鹊开始筑巢、野鸡开始鸣叫。这些现象反映了阳气开始萌动的自然变化。在古代,小寒不仅是农事活动的重要参考,也是养生的重要时节。中医认为此时应养肾防寒,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
以上图片及有关资料均引自网络平台。谨此说明并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