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推介】
·

(山径文学社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于1985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
导读:本文源自1995年2月9日湖南《邵阳日报》。
·
严肃而诚挚地为人为文
--记我市青年作家肖仁福
·
【伍经建】
·
早在1987年,随着他的散文《笔架山》获湖南省第四届青年文学创作竞赛二等奖,他的名字便种植在我的记忆深处,后来相识、交往,觉得其为人为文,严肃而诚挚,颇值得称道。
正当而立之年的肖仁福,出身寒微,历经磨难,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激励其求真、求善、求美的使命感,自觉不自觉地拿起笔来,记录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然,先后在湖南邵阳师专和吉首大学的深造,为他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功底。(编者注:1985年夏,山径文学社成立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肖仁福是创始人之一;1987年肖仁福任《山径》社刊主编。)
肖仁福最初以散文诗、散文、歌词创作为主。在吉大学习期间,他常利用假日造访边城,在边城小镇的石子街上左拐右拐,搜觅沈从文的足迹,那时他的30多篇散文、散文诗,就是这么一句句、一章章搜觅出来的。1988年以后,他侧重于小说创作,特别得心应手,先后在《百花园》、《湖南文学》、《民族文学》、《花溪》、《小说月刊》、《春风》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40余篇。去年(1994)从中选出28篇,结集为《箫声曼》,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

肖仁福中短篇小说集《箫声曼》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年出版
·
钟灵毓秀的湘桂黔交界的城步有条巫水河,它不像别的河流,水向东流,而是斜斜地往西而行。因了这条风格独特的河,也因了河两岸淳厚拙朴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情,使肖仁福的生命和灵感有了附丽。他从小在巫水河里滚爬,为了学费,在岸边青山里摔打;对山水的熟悉对故土的热恋,使他的作品有山的清爽、葱郁,也有水的神奇、灿烂。
肖仁福任过教,修过志,现在市财政部门从事“捉刀”生涯。但他最感到庆幸的,是在城步修县志期间,丰富了对乡土风情的了解。他把那些风俗的、民族的、地域的以及富于神巫色彩的文化内蕴融入创作,因而其作品往往显得别具一格而受到不少刊物的青睐。在城步县城工作4年时间里,他家可说是城步的半个文联,跟文友交流文稿,给朋友看稿、改稿,成了他生活中莫大的乐趣,也激励了他的创作欲望。当时写作条件有限,家里没地方写,他就躲到朋友家里写,后来在县委大院找到一间空房,业余关门闭户,就着并不明亮的光线爬格子,连作品的气氛也有这种忽明忽暗的神秘意味。
“严肃而虔诚地为人为文,给他的作品灌注了优美、纯洁、乐观的主调,赋予了严肃、真诚、扬善的品格。”这是文学评论家龙长吟对他作品的评价。其实,小说集《箫声曼》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思想格调,还在于它对地域文化所进行的可贵的艺术探索。他的作品落笔于现实的少,取材于历史的多,且有意回避时代飓风,抹去历史的惊涛骇浪,始终围绕本土地域文化的文化精神来塑造人物和切割故事,对展现世风人心更见功力。书中人物,虽不乏人性向善,人情趋真,人格尚美,但大都有一点奇能怪癖,有一点异于常人的特殊个性;人物活动的环境,也笼罩着或浓或淡的古朴的原始文化和神秘的神巫文化的氛围。可以说,《箫声曼》较全面、细致而独具一格地探索了三省边界地区傩巫文化的堂奥,具有较丰富的文化意蕴。
·
附:肖仁福短篇小说《箫声曼》文中的插图(殷桃)--
·

(河对岸不知何时立了一位小媳妇…)
·
也许是当初写散文诗和散文的缘故,肖仁福的小说许多章节胜似散文,清新绮丽,很有诗的意境。他用笔极省俭,含蓄,许多有滋有味的故事都掩藏在不动声色中,犹如冰河的暗流,耐人寻索。
在妻子蓝岚的全力支持下,肖仁福业余仍笔耕不辍。他恪守为人为文的诚挚态度,恪守对文学不随流俗的独立探索精神,可以断言,这样的作家是有出息的。作为文友,我由衷地向他祝福!
·
【人物介绍】

肖仁福,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人。中国作协会员,畅销小说作家和历史文化学者,被读者誉为“中国机关小说第一人”。已出版当代长篇小说《官运》、《位置》、《仕途》(三卷本)、《阳光之下》等十多部,历史小说《苏东坡传》、《李鸿章》(五卷本)等多部,小说集和随笔集四十多部,共计一千万字。(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肖仁福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张正清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肖殿群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