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生百态 体味人生关怀
——赏读汪曾祺《异秉》
作者/葛国顺
汪曾祺是一个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的作家。少年时期故乡深厚的文化滋养成为他一生创作的主要思想来源,新中国成立后的近二十年,汪曾祺基本处于停笔阶段。直到1979年,他才重新开始创作,在这之后创作的小说包括《受戒》《黄油烙饼》等。尤其是他因为1980发表《受戒》得到了文坛的肯定。其中《异秉》是汪曾祺进入中国小说50强的作品,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篇。
汪曾祺40年代创作的《异秉》经过了80年代置身于城市的上方俯视着街景的一切。30年的时间过渡,作者的创作心态、人生感悟的变化使他突然升起了重写的创作热情。80年代重写后的《异秉》,汪曾祺善于用一种冷静的手笔来书写人生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的字里行间透漏着世事的冷暖,于玩笑之中隐含凄凉的身世,于说笑之中表现悲剧,在一中暖暖的温情中暗含着人生的心酸,赋予新的意义与思想上的升华。让每个人物活在了真实之中,对小人物的命运作了许多同情,也让我们看到了旧时代生活的美。同时,对小人物的命运作了许多同情少了那份戏谑,却多了一份对小人物生命状态的同情,也写吃文化,对熏烧的方式和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包含着对旧时代生活美好逝去的一首挽歌,是人物与风俗的结合描绘了一幅人间风俗画。反复赏读《异秉》这篇小说,自己有如下感受和见解。
一、体现冷静温情。《异秉》中处处体现温情,并非刻意渲染就能使人感受到的温情。《异秉》我们能够感受到汪曾祺的作品并不冷酷,他用温情的手笔来表现这个世界的美好。他善于在作品中为创造温情的氛围而表现世事冷暖,这可能是他总是用一种人文关的温情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用冷静的笔来书写这个世界,只是在书写人生中又包含了太多的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我们总是能从他的作品中体味到世事冷酷,总是能勾起我们美好的幻想与回忆,总一件东西触动我们的内心。在《异秉》中无论是发达起来的王二还是受人欺负的陈相公,无论是“百事通”张汉还是姓“许”的“刀上”,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各具性格的人,在那样一个地方没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有的是一种古老的归属感和最朴实的人。《异秉》在似耳语的纯纯默默的话语中,像是一个老爷爷或是老奶奶在回忆自己的人生,讲她们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包含着一世的心酸,包含着对世界的冷暖的体会,也包含着人各有命的无奈,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带入他们的世界中,在他们的怀抱中和他们一起呼吸、思考和感受。
在小说《异秉》隐藏着太多的心酸和无情。这种无情表现在世间万物的每一个分子中,表现在汪曾祺创作的那个世界里,没有刻意渲染却笼罩在读者心头。读完小说后那种淡淡的忧伤无法消散,对也事冷暖无常,人各有命,人间的一出出悲喜剧,人生苦难的本质感到悲悯,并对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时时发生的苦难而觉得渺小。我也被汪曾祺的悲悯情怀所渲染了。作者善于把冷酷无情藏起来让读者自己感受,在宁静祥和的氛围中隐藏着心酸,体现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小说中王小二是辛苦的,保全堂的药店里的员工也是分四个等级的,陈相公老是挨打的,陶先生总是被辞退的,每个人都有他们的心酸,在这个温情的氛围里有的人却生活的很不好,陶先生四十多岁却没有娶过亲,而且还患有咳嗽痰喘,总是被辞退。陈相公是可怜的,他一天的生活枯燥无聊又低贱,为了养活他远在故乡守寡的母亲他忍受着别人的打骂,做着最下等的活。
二、表现人生苦难。汪曾祺的《异秉》用冷静温情的笔法写了人生百态,可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种人生,两种我们逃不过的都正在经历着的人生。“人生有命”是文章的主题。文章巧妙的用“异秉”这种天生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来将这两种命运联系起来。
王二是其代表。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王二家原先也并不富裕,一种人生是命好的,后来他来保生堂摆摊子,这条街上的店铺生意都不好,有的逐渐败落下来,关门歇业,唯有王二家的生意很火爆,如三春草和雨后花一样的发起来了。或许是因为他的勤奋,或许是因为他的眼力好,或许真的只是因为命运的眷顾,王二过着挺不错的生活,在物质生活不愁的前提下还能去追求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把他的铺子搬到了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发达起来后王二生活好起来了,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过年的时候玩推牌九,把五百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手不抖。
有好命的人也有苦命的人,不管是谁都要在这个世界上过下去,人生命不好,陶先生和陈相公是其代表。陈相公是药店里四个等级最低的,他每天干着最苦最无聊最脏的活,他每天起的比谁都早,睡的比谁都晚。他还总是挨打,因为收药时把一筛泽泻翻到了沟里他挨了大打,白天不敢哭到了晚上鸣呜地哭了半天。他是苦难人生的代表,他胆小,人不机灵,话利索,想要挣钱养活他的妈妈也是如此艰难,他也想像王二一样发达,也想向上再上一个等级,也想学事,可是他却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样是世界上的人,可是生活方式确是千差万别,汪曾祺选择这两种人作为典型的代表,同时还有一些如许先生、张汉等,同样形象丰富的人物来进行对比描写,更加体现了主题,更加鲜明形象地表现出了世界苦难的本质,表现出了人生百态和世事冷暖。
三、彰显人生关怀。汪曾祺以一种悲悯和宽容的心来写小说,来看待世界。《异秉》正是以一种淡化悲伤的隐士心态来写小说,体现出他的悲悯和宽容。汪曾祺把眼睛放到古老的小镇和小街或者小村庄里,在这个古老的小小世界里表现人生苦难的本质,同时又饱含悲悯和宽容的来写这个古老的小小的世界里的人。这个小小的古镇生活并不好,可是汪曾祺却淡化了苦难,反面描写欢乐,不管是什么样的悲伤和苦难,汪曾祺用他的宽容来承纳,赋予小说人物苦难又乐观的心。《异秉》中他用极为幽默的方式立书写王二和陈相公的不同的人生,用一种幽默的手法来表现陈相公的苦难。正是由于他的悲悯和宽容,淡化悲伤,随遇而安的方式来处理小说,或许在汪曾祺的潜意识里追求这么一种淡化悲伤,随遇而安的生活。
走进汪曾祺的小说,他好像为读者重新打开了大门。大门内的世界具有独特的魅力,你能从中呼吸新鲜空气,感到脚下踩着的土地,听到人声、鸟语和河流你在这世界里,有一种亲切的、熟悉的现实感,又有不曾感觉到的美感,感到又熟悉、又陌生,让我们充斥在民间文化的氛围里。
可以看出,汪曾祺作为一个跨时代老者,最易忆家多。他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儿时与年时期的所见所闻、真人真事,以他多年以来的人生漂泊与生活阅历抒发对自己家乡真挚的怀念与特殊情感,体现一个珍贵而无可取代的存在,将真切的感受付诸于文字之间,并将这些深入他骨髓的记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2025.1写于草页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