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日报》社长于绍良采纳
赵正荣
2024年,于我而言,是充满意义与价值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向《人民日报》提出了一条自认为最有价值意义的建议——建议《人民日报》及时更新电子邮箱。
《人民日报》,那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坚定地传递着正能量,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凝聚着党心民心,反映着社会的万千气象。它是党与人民之间那座坚不可摧的桥梁,是广大民众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指引。我,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对它一直怀着深深的崇敬与热爱之情。
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我和一些同仁满怀热情地向《人民日报》的“党建园地”“新青年”等专版投递新闻稿件,想要将身边的正能量、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心声传递给这张伟大的报纸时,却遭遇了稿件被退回的情况。经过一番了解与思考,我们意识到,部分原因可能是报社目前所使用的电子邮箱存在问题。也许是因为长时间未更新,那原本应该畅通无阻的信息通道,变得有些堵塞,就像一条年久失修的道路,阻碍了我们与报社之间的交流。
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我想,我必须为这件事情做点什么。于是,我拿起笔,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给《人民日报》社长于绍良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我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我写道,为了让全国广大群众能够更及时、更有效地向《人民日报》反映情况和心声,让广大通讯员能更高效地为报社输送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为了让《人民日报》能更好地倾听人民的声音,希望报社能对各个版面曾经公布的电子邮箱进行全面梳理与及时更新,并通过《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等渠道广泛告知。
我深知,我的这封信,承载着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期望,更是广大读者和通讯员的心声。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他们渴望着能与《人民日报》有更紧密的联系,能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能让自己的故事被传播。
令我倍感惊喜和振奋的是,《人民日报》社长于绍良收到信后,当即作出了批示。“赵正荣的建议很好,请报社分管领导和各部门抓紧落实,以提高办报质量和水平”,这短短几句话,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它让我感受到了报社领导对读者建议的重视,也让我看到了《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担当与胸怀。
新年伊始,当我再次打开《人民日报》,当我看到那更新后的电子邮箱出现在眼前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感动。我知道,我的建议被采纳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无数的信息,如同灵动的鸟儿,通过那畅通无阻的电子邮箱通道,飞向《人民日报》,飞向党和人民的心中。
这条建议的被采纳,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成就,更是一种责任的传递。它让我明白,作为一名读者,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了我们所热爱的国家、所信赖的党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每一个建议,每一次发声,都有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党报发展的一股力量。
而《人民日报》对读者建议的重视和雷厉风行的行动,也让我深受触动。它让我看到了一份党报的初心与使命,看到了它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看到了它对读者的尊重与关爱。在当今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民日报》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读者的声音是无比重要的,它是报纸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情感纽带。
回首2024年,我为自己能提出这样一条有价值意义的建议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相信,这条建议,将会如同点点繁星,在《人民日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它也将激励着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关注社会,关注党报的发展,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声音,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