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乐业
------《道德经》启示录之八十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下篇--德经。
第80章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xi:三声);虽有舟舆(yu:二声),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80章译文: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徒;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机会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中去;使人民有香甜美味的饮食,漂亮华丽的衣服,安适稳定的住所,欢乐的风俗;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彼此也不互相往来。
思绪流萤:
老子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是说一个国家如能使人民有香甜美味的饮食、漂亮华丽的衣服、安适稳定的住所和欢乐的风俗,将是一种百姓乐业的状态;本文述之“乐业”,意在诠释人安居乐业的条件及效应。
“乐”是指人的高兴状态,“业”是指古代乐器架子上的横板,刻成锯齿状,用以悬挂钟、磬等,后指筑墙板或书册的夹板;佛教称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为“业”,包括身业、口业和意业,有善恶两面,一般专指恶业;有时“业”也表示行为完成,相当于“已经”;再后来,“业”引深指学业、行业、事业或产业;如今,“业”通常泛指正在做的持续事情;而“乐业”指高兴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事业。
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写了一篇演讲稿《敬业与乐业》,阐述了“敬业和乐业”,提出了人须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勉励人应敬业乐业;《礼记》里提出“敬业乐群”,老子提出“安其居,乐其业”;皆看出,从普遍意义上讲,人“乐业”的前提是安定和无忧,无这两点做前提,人就不易达到“乐业”;当然,少数心怀信仰的人,亦不为外界所困扰,既使身处绝境,依然能乐观于无所畏惧的执业追求状态。
过去,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能安居无扰地生活或做事情,就是不错的乐业状态;新中国建国后,随着国家进步制度的落实和人知识及观念的一代代更新,人们对生活和所为之事的认知,也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再有过多的茫然和逆来顺受的胡度春秋状态(个别颓废人生者例外)。
比如,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旧中国,他作为掏粪工,不仅受社会的歧视,还受行业内恶势力的盘剥,自己有长达20多年被压迫和欺凌的历史;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工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于是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份内份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地做服务,成了全国人民钦佩的典范。
同样,平凡岗位上的“乐业”,也能成为不平凡的人;例如,李素丽,是北京公共汽车上一名普通的售票员,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
老子把“乐业”视为人民有“美满、安定的生活”,也是一个有关幸福感觉的理解,更是对一个国家能否带给人民幸福或快乐,发出了呼唤;而提及“乐业”,有时读书和开拓眼界,也是一种乐业的专注姿态;例如,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孙权就对他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重,应多读书,长些知识和见识”;吕蒙听后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也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思路大开,更是逐渐爱上了读书,且在军务繁忙之余,仍不忘读书,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许多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为此,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执着于自己追求的事情,克服一切不利条件,创造利于自己成长的条件,就可使自己在乐业中成就不凡的人生;比如,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家中很贫穷,无上学的机会,他就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夜间读书须点油灯,家里又买不起灯油,他就只能晚上默诵书上的知识;有一年的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在背书,可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甚至让他怀疑是到了出太阳的时候;然而,待他披衣出门一看,却见是外面下了大雪,也是白雪映亮了窗口;于是他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也可以借着雪光读书;想到这里,他便回屋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读书,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一搓;后来,孙康终于学有大成,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御史大夫)。
实践证明,乐业不是等待上苍赐给机会,使自己一帆风顺地走完人生,而是面对现实,以顽强的意志,去积极地突破自身局限和环境的障碍,创造性地开拓人生利于成长的有效通道,进而实现自己的卓越人生;比如,明朝人唐汝洵小时聪明可爱,谁知五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从此失去了光明,再也看不到风景、伙伴和亲人了;于是,他万分痛苦,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是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在哥哥们上课时,唐汝洵在一旁细听,用心地记,常常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甚至学古人结绳记事的方法,去记住书中的知识,并喜欢上了诗歌,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再如,1965年的一天,华盛顿一位负责儿童教育的老师,给校图书馆推荐了个做杂工的学生;于是,一个身材瘦小、沙色头发的小男孩,开始负责进位制的图书分类上架,工作很出色,后来负责核对和寻找丢失的图书,并提出要当一名正式的图书管理员,也获得批准;可是,他却无奈地因父母搬家而转学,只好离开图书馆的工作,就在大家为他惋惜时,几天后他又回来说:“新学校图书馆不让学生帮忙干活,我又说服父母回原学校了,上学可搭一段父亲上班的车,或早一点出发,走着来上学”;听了他的话,图书馆的人都投以钦佩的目光,认为这孩子将来准能做出一番事业;果不其然,这个小男孩长大后,竟成为一名信息时代的奇才、微型软件的巨头、世界的首富,他的名字叫比尔·盖茨。
梁启超认为:“凡是职业都有趣味性,只要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便会渐浓地发生;因此,就做账而言,切忌粗心大意,或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情也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事实如此,每一种职业都有许多层级和曲折,投身其中,跟随和促使发生良性的变化或发展,自己也将体会到乐趣;同时,这也说明每一个职业的成就,都离不开一步一步地去奋斗;而且,奋斗可把许多游思和妄想杜绝掉,也能忘记烦恼,如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到快乐,并因此苦中有乐;比如,廖昌永是农民的儿子,7岁时父亲病故;每天清晨上学时,村头电线杆上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如细雨滋润着他孤苦的心,使他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从此便永不放弃地学习音乐,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再如,英国有个男孩叫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不强,很晚才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未没进过前10名;谁知,20多年后,这个不出众的小男孩,却成了物理界和宇宙界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到了着迷的程度,从此就开始了追根究底的科学探索,最终成为了一名物理学的科学家和宇宙学家。
乐业是直面现实,敢于冲破一切阻碍,持之以恒地执着于某件事情或事业,并付诸沉醉的钻研探索,使自己的人生、品质和价值,产生持续发光的魅力,惟愿有更多的人因此而人生呈现辉煌。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生人,在北京工作近40年
(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
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公
务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
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
题材的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
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
《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走近灵谷圣地:〈道德
经〉启示录》和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卧
龙醒了》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