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之歌
——五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威海市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陈增胜先生
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威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陈增胜先生在其家中采访时合影
(接昨天)历史的车轮不停地运转,时间到了1978年的年底,陈增胜又重新收拾起了花鸟画,可这时期陈增胜的艺术见识和理念都与儿时大不一样了,他学会了冷静地思考,下大工夫去寻找自己在花鸟画中的"切入点",他重新分析认识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喜好、经济条件、工作压力(那时已担任县文化馆的行政领导工作了)以及花鸟界的薄弱点,最后确定,还是从画猫开始,在动物画的范畴中拼搏一下,因为当时所有动物画中,画猫的人最少。
现实生活中的猫也十分罕见,当时城乡普遍使用毒饵灭鼠,猫吃了死鼠又被毒死,几乎十村八庄也不见一只猫,偶尔有只也是被常年拴在家中的。"切入点"一确定,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妻子花8元钱在集上买了一只小花猫给他作"模特"。当时的8元钱是个什么概念呢?陈增胜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4.5元,全家5口人,每月还要给父母8元的养老费,剩下的钱平均每人合5.3元,这8元是他家1.5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从此,妻子不顾辛劳地做猫食,负责饲养。陈增胜上班回家就是观察、写生。
开始对猫写生,只能画些睡卧、吃食等动作幅度小的,而那些生动地、瞬息即变的动作却很难捕捉住,只能凭观察、记忆,后来又买来一架照相机,这才彻底解决了一些快捷动作的素材。没有想到,妻子花了8元钱给陈增胜买的小猫,第二年又生了一窝小猫,共5只。在生了猫的第20天上,妻子回乡下家里做了点事,大概猫妈妈饿了,外出找食吃,当天晚上未见回家,晚上小猫崽饿得哇哇乱叫。陈增胜和妻子这才发现猫妈妈未回家。他们连饭也顾不上吃,到处找猫,找到半夜也未找到。第二天早上小猫崽饿得更凶,妻子去买了奶粉,可小猫崽太小,不会吸奶瓶,正急得束手无策时,邻居告诉妻子,用钢笔吸了奶粉,再挤到猫崽嘴里,妻子一试,果然可以。自此,妻子成了这5只小猫崽的"妈妈",一直用奶粉将其喂大。
陈增胜每看见妻子喂猫崽,猫崽急得在妻子身上乱爬时,就难过得掉泪:"人畜是一个理儿,没妈的孩子受不了"。几年的工夫下来,所画的速写、拍的照片,积累起来也足有一米多厚。这些资料,在当时的书店里是找不到的。由于陈增胜掌握了这么多的第一手资料,很快在省、地级美展中见到了陈增胜的猫画作品。1982年,陈增胜的第一张工笔年画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同时也得到比他一年工资总合还多的稿费500元,这在小小的招远县城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更令人高兴的是,陈增胜的年画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以至于要买他画的年画,必须搭载几张其他种类的年画。人们都喜欢陈增胜画的猫,他也很快在当地以至全省出了名。从此,山东美术出版社年年都要约稿陈增胜的年画,辽宁、湖北、上海等美术出版社也相继约稿。至1992年为止,一共在全国各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60多幅工笔年画,而且入选了第七届全国美展,也载入了《山东省年画精品集》。
有耕耘就必有收获,陈增胜的耕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猫的年画在全国各地的大量销售,全国各地的画猫爱好者,不断来信、来电话询问画猫的方法。陈增胜深知初学者缺乏资料,求知若渴的滋味,开始一一作答,有时一封回信要写上十几页,但仍感觉怕说不明白。时间一长,陈增胜觉得这样很累,如果能出版一本画猫的书不是更好吗?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当时任山东美术出版社社长的耿本清先生讲了。由于这几年陈增胜画猫的年画越来越火,也了解他画猫的水平,便欣然同意了。1986年,陈增胜着手编写自己的第一本画猫专著《怎样画猫》。
路就在耕耘者自己的脚下延伸,陈增胜深深懂得这一点。可是"著书立说",虽是自己儿时的强烈愿望,但要具体做起来,谈何容易。第一,当时新华书店尚未见过有画猫技法的书籍,为此,陈增胜还专门从招远来了趟北京,转了几个大的新华书店,还来到荣宝斋等地,只购得一本《曹克家画猫》,且未曾有技法方面的内容;第二,对"著书立说"心有余悸,怕万一讲错了,流传到社会上,让明白人看了见笑;第三,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平时画起来不感到难,但要说出来,说明白,却非易事,因为绘画中好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特别是"感觉"、"意念"方面的东西,真难说明白。还有,如比例、结构方面的知识,舍不得解剖真猫来测定,但在专业技法方面的书中又不可不介绍。好在是1984、1985年,陈增胜在天津美院进修时,在美院图书馆中见过一本日文的介绍猫的资料的书。可陈增胜不懂日文,就请别人翻译一下,比如一些名贵猫的名字、特点等,但这本书仅是图片资料,并非技法介绍的书。后来陈增胜想,读者所迫切需要的是如何画猫的方法、步骤,陈增胜只要详尽地把自己画猫的经验如实地写出来,不也是一家之言吗?
在写《怎样画猫》的过程中,陈增胜对自己的每句话都反复推敲和验证。陈增胜家养的猫也为自己写书遭了罪,原来,他一回家坐下,小猫就会跑过去趴在自己退上,亲昵一番。在写书过程中,由于陈增胜对猫的骨骼结构反复摸捏,对它的骨骼的活动反复验证,几次将它弄痛弄烦,到后来,只要一见了陈增胜便会从床上跳下来躲开。1986年底,陈增胜将书稿寄至出版社,月余,耿本清社长来信说:"你撰写的《怎样画猫》上周已发到工厂印刷了。此稿写得比较好,文字流畅,讲述清楚,完全是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深入浅出,易学易懂,是本受欢迎的书"。本书于此后不久出版,印刷5000余册,很快在山东等地销售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