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山屯的老范是个文学爱好者,打年轻时就爱写写画画。兜里长年揣着个笔记本和钢笔。见到村屯里有什么新鲜事,就记录下来。就连本村谁家的孩子那年考上大学,考上那所大学,他都有记录。他时常把自己写的新闻稿和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写成小故事投给报社和电台。还别说。报社电台常有他的豆腐块作品发表。当时每有作品发表,都会给他邮寄几块钱的稿费和样刊,他也乐此不疲。当年他还被当地报社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呢!那时候的编辑是很负责任的,常常把不能发表的文章退回并写出不能发表的原因。老范现在还珍藏着许多当年编辑的退稿信。
老范成家后,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渐渐地把文学梦就放弃了。等供女儿上大学,成家后。无所事事的老范发现当时和自己一样被评为优秀通讯员的另一个村 的文友,这些年始终没有放弃。而且还出了几本书,并因写作改变了命运。由农民变成了吃皇粮的人。五十多岁的他,又重拾文学梦。一篇篇小小说,故事,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作品在他笔下迸发出来,他几乎又达到忘我的状态。只用不到五年时间,共写出近千篇作品。
老范确实写了不少文章,几乎每天都在写。但真正在报刊上发表的却不多,老范甚至想到现在投给报刊编辑邮箱里的稿子,是不是编辑真的看了。老范的怀疑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一次,老范写的一篇文章,被当地乡政府一书记相中,对他说:“你这篇文章只要把我的名字也属上,保证能在市里的报刊上发表。不信你就试试?”这也是老范唯一一次发表在当地报刊头版头条的文章。不过,报社给的稿费书记是一分没要,都给了老范。
随着科技发展,现在是网络时代。老范把自己写的文章整理出来,投向给各个网络平台,几乎每投必中,有的平台还和老范签约,成了平台签约作者,作品优先发表。
老范一直有个夙愿,就是把这一路走来写的文章,挑出一部分自己认为还比较不错的作品,分门别类汇在一起出一本文集。经过大半年的准备。老范把电子版文档制作完毕,又在复印社把它打印了出来。找了几家出版社,结果没有一家同意出版的。出版社毕竟要考虑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既然公费出版无望。老范顶着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还是拿出一部分钱自费把书出了。
老范出书了,在当地文学圈里还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老范先召集一些文学圈子里比较要好的文友,在饭店里把散发着油墨芳香印着自己相片的文集签名赠送给每位文友一本。后来,同学群的人知道后,纷纷表示祝贺。老范又在饭店宴请了同学,同样签名赠送每人一本。老范还把书签名赠送了亲朋好友一些,文学群的一些外地文友,知道老范出书,也纷纷在群里写诗表示祝贺。有文友发私信表示想购买一本。老范也不好意思收对方的钱,还搭了邮费把书寄给对方。老范此时感觉风光无限,找到了当大作家的感觉。别说,当地市作家协会还真吸收他为作家协会会员。
老范在网上发文章时,作者简介中又多了两项内容。
后来听说,老范搬家时。除自己留下几本书留作纪念以外。剩下的都按废纸价卖给收破烂的啦!这次出书并没给老范带来什么经济效益。
也许,老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吧!
(备注。原作发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