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 山 腊 梅
宋振河
她是山沟里的一枝腊梅花,经九盛艳,她是山沟沟飞出的金凤凰,云层翱翔。说她是梅花,因她退休后写小说吟诗词,文采飞扬,说她是金凤凰,她从不向命运低头,筚路蓝缕艰辛努力,实现了个人多个梦想!她就是郭妙灵!她出生在武川县西部地区一个山沟小村村,儿时在此长大。她父亲是民间老药医,山坡上的各种药草他都识的,夏秋季采些自已刨制,遇有村邻人等生病,便拿此熬汤药为邻里治病,老中医还擅长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是深受当地乡亲们信赖的村医。
她是在这样一个有善心有爱心的家庭中生活长大。从小就有向善向上努力争先的心理塑造。她的小学中学是在十里外的乌兰不浪镇上学校完成的。
在学校里,笔者曾与她在同年级同班级渡过几年的学习生活。是少而无邪常有趣事的同学。
她是班上的百灵鸟,她从小生的白净细嫩,容貌俊秀,说起话悦耳清脆,她爱说爱笑,十分机灵机敏乖巧。她是班里位列前名的好学生,每次考试下来,不用问,她的成绩总是靠前。同学有些忌妒,说同住同吃同一节课同一个老师,咋就她学的那么好!好多同学不懂不会的词语算题,如向她请教,她总是以一个女生的耐心细微认真,手把手地帮助同学。我们都住校,那时住校学生上晚自习,几张课桌一拼,大家都围着坐,在油灯下她有时侃侃而谈,不时说些幽默风趣的话,逗的大家会心一笑。我记得就连上晚自习油灯去教务室添油这事,记得她去就能添满,别人只给添半拉,原因煤油都供应限制,校方怕浪费怕贪时长,但她能说会道,总是有理由让总务工勤人员给我们多加一些。她脑子灵,理解快,记性好,又爱读书。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说些课本外的知识和雅趣。所以同学都夸奖她,尤其是男生,愿意与她接近。
初中毕业,赶上文革,没有再考的学校了。她也回到村里务农了!我们联系断了。但也时不时想起她,尽管相距近二十多里路程,又是两个乡,那时加上村子里管控很严,不能随便乱串,出门需请假,基本没有往来,那年代我们谁也不知道谁的情况。
后来才知道她去呼和浩特市成家了,再后来又知道她在呼市玉泉区三所学校教书了,学生变成教师了,农民变成市民了,其跳跃式发展也令同学们羡慕。当时我心里想,尽管乡村人进城,她的学识不输城里人,她的应变适应能力很强,肯定能成为一位好老师。
她在城里学校任教多年,中间脱产读了师范中专,中专毕业后又上内师大汉语言文学函授二年,在校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担任过副校长教导主任。是该校的名师,也是最受学生尊敬爱戴的好老师。沃野丰壤,她倾心教育,谆谆施教,取得优异的成绩,多次被区教育部门表彰奖励。可以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她从小喜文学爱艺术。在校业余期间,忙里偷闲写散文写诗歌,笔耕不辍,在诗田文学的沃野里辛勤耕耘。
在校期间,曾发表过一些诗文随笔,也曾在区级《草原》杂志发表过她第一部中篇小说《迟到的春天》。
退休后,用她话讲时间完全由个人支配了。首先向文学创作进军,她笔触广泛,兴趣门类很广泛。诗歌、小说、散文、杂谈、报告文学、等文体,她都涉猎。她的文章笔墨流畅,情感动人,雅俗并用,又非常接地气!
她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幻家族》。全书六十余万字,借梦境,以神话故事方式,表达了对大自然、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反映出对生命的珍惜,对人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视和追求。正如她书中的表达的那样,世间处处有美,处处有善。用人性的智慧光芒认识看待大自然大社会中的一切。作品想象辽阔,文彩飞扬,舒展大气,升天入地,激情四射,穿越辽远。
她的文学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中曾荣获银奖,她的诗词对联小品散文在文联文化部门举办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参赛中都得到奖励和鼓励。
现如今,她又全身心投入诗词的学习创作。诗词是中国文学园中一朵美丽奇葩,这朵花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诗是文学文字的结晶,是高层次高水准的文学精华,诗词又是志气和悟道悟理的金句。诗和远方相连相接,构成一幅底蕴幽深含蓄张力简洁励志的文化形态。
她首先充电学习,参加大小有关诗的培训,购置大量如何写诗吟诗的书籍,诗的范本唐诗宋词,格律韵脚等工具书,一应俱全。从学诗到写诗,从写诗到写词,久久为功,功夫不负有志人,如今她不仅会写诗词,而且首首篇篇都可谓上乘之作。估计她写的诗词近两千余首,有些精品诗作可与经典诗词媲美。如今她的诗品质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地。
在文学园地里,新的花朵不断开放,新的果实不断结成,新的林木不断矗立。有的作品在天空长期悬照,也有象流星一样,闪耀着长长的光芒陨落,不管咋样,都是文化文园中值得称赞的一员。笔者认为任何文学形态都有存在的理由。从中国最早的″诗经"到今日之诗坛百花绽开的盛景,三千多年赓继相传,代传代新,形态各异变化万千,都离不开时事影响情致所至,都不离文脉相承文源流长,又都离不开经济繁荣文运畅达。如今盛世兴文,文学文艺天地更加熠熠生辉绚丽多彩!
郭妙灵的诗现在可以说上了一个较高阶段和较新境界,见景见物,有感而发,信手拈来。这和她长时间积累长期沉淀知识不无关联,阅读量增加,信息量累积,见事见物快,开发出更多的思想和更敏锐的眼光。
结尾说句趣话,妙灵曾在儿时有个愿景,说咱们生下就是在山沟里生活一辈子的命,她不信也不服气,曾暗自下决心,改变这命运,一定到城里去生活。知情人说妙灵天资聪明灵秀,先说县府,后说首府,结果退休了迁到首都定居!这是一般人几辈子梦想也办不到事,她实现了。当然这也和国家城市化建设不无关系。任何好政策好形势,但个人不努力肯定一事无成。
有故事的人才有发展,她不仅写故事,自己又在创造着故事,紧跟时代发展脉络前行,为时代讴歌!为文艺天地赠添新的花朵,这也许是她退而不休的新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