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大营村,位于广东连州市天堂岭主峰脚下。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文笔塔,标志着开大地之灵秀,地灵则人杰,代有才人出。一代又一代的大营村人,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连州籍作家石振名,创作的散文《大营村寻常巷陌的烟火气息》,真实记载了大营村的变化。广东电视台女节目主持人、国家一级播音员新中国建国60年全国优秀主持人奖、亚洲地区十佳主持人将获得者侯玉婷,字正腔圆、感情深厚,用她那天籁之音朗诵,为广大听众奉献上一道视听艺术的盛宴。
大营村寻常巷陌的烟火气息
作者:石振明
朗读:侯玉婷
连州市大营村是有格局的村庄。
借助卫星地图,会看到一幅奇特的景象:发源于天堂岭主峰的长合河绕过村南,留下一条弧形水道。弧线与东洛公路首尾相接,构成一柄古朴的画面。平展展的稻田如巨幅熟宣,田畴正中竖立的文笔塔,恰似文房四宝之纸与笔。
文笔塔,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为村庄巧匠谭定忠督造。塔呈六角五层,高16米,塔顶置宝瓶。自古以来,民间筑塔各有期盼,建立文笔塔就是借回澜塔镇峰峦之凌厉,开大地灵秀之气。古语说:地灵则人杰。村庄代有才人出。
大营村几度易名,先后叫“竹子寨”、“大荣寨”、“大营村”。北宋嘉祐五年立寨, 寨子四周山青,水绿, 人聚集,物旺盛,“大荣寨”成为村名。
清光绪二年 有军队安营扎寨,“大营”的名气盖过“大荣”。故又恢复大营村名。如今960年过去了,生活在大营村的李、邵、谭、陈、钱等姓村民,守望相助、繁衍生息,日子平淡而有烟火味。
闲逛大营村,发现与连州多数古村不同。一眼看尽的是明清风格的广府建筑,门楼、青砖墙,石板巷。不经意地抬头,就会发现,大营村古民居墙头的彩绘、题刻、对联,或端庄,或谐趣,如岁月流动的烟火,一圈圈,一层层,细细涂、浅浅抹,看似很土,但却走心。
村里王姓门楼上有副对联,令人留下记忆:“山水有情皆向我,云天多惠总为民”。而邵姓门楼上的对联,同样印象深刻,“数千载异性联居相爱相扶情如一族;亿万年同心扩造大公大德义不二途”。
“义不二途”,为大营村之村魂:近代史上载入连州史册的罗如云就是杰出代表。1916年连州闹饥荒,罗如云出私蓄救济饥民。事后村民筹集一笔款酬谢他,他将款划归大营村集体,用以补充民团日常所需。
异性联居,协同包容。1785年,李枝炤兴建华村凉亭。1830年,李荣捐田置洛阳渡口。1899年,谭荣位建安乐桥三座。巧匠谭定忠建造文笔塔,督造洛阳观、观音楼并为之铸造一座古鈡。到了现代,1935年春,红军经过连州天光山,战士王贵因病落伍被捕。时任乡长的大营村民陈景源倾尽全力保释,并给他疗伤,后护送他回归部队。1970年春,国营南方机械厂选址在大营村建厂,村民大力支持,全力配合,历尽所能,保证了工厂的正常运转。
相爱相扶情如一族,大公大德义不二途。如果你要了解大营村的故事,请看由李居礼所编撰的一本书,那就是《大营村志》。

作者简介:
石振明,广东作协会员。根植乡土文化,专注地方史研究。主编《石文德家谱》,参与《西岸进士之乡》《连州历代先贤故事》编辑。

朗诵 侯玉婷,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国家级主任播音员,中央电视台特邀主持人,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2020年荣获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布的【百期抗疫作品展】特别奖。曾获首届金话筒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第十一届亚运会国家特别贡献奖、新中国建国60年60人全国优秀主持人奖、全国法制十佳主持人大奖、亚洲地区十佳主持人奖等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奖项。1990年入调中央电视台成功主持第十一届亚运会,获得国家体委中央电视台特别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