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黑牛寨
宋文东
我们常年利用周末在济南南山与泰山之间一带的山川里转悠,数十条线路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轮换着行走,多数的地方一年之内至少能去1次,有的2次。但唯独西营的黑牛寨,我们已经2年多没有涉足了。也不是那条线路不好,论起来也不怕读者诸君笑话,我作为爬山领队竟然有点恐高,而黑牛寨西北面那个接近20米高的断崖又是下山的必经之处,说实话,我从心底有点儿打怵那里。
12月28日,我与20几位驴友在今年的最后一个周日,到西营探访了黑牛寨。那天8点40分,众驴友在西营黑峪村下了车,然后沿着平坦的水泥村路往黑牛寨方向前进。黑峪与南山的多数村子有点不大一样,这里早年合并几个村子建设了几座高楼,安置了搬迁的农民,腾退出许多的良田,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却不知道住上高楼的农民是否已经适应了呢?我们经过村子时,没了以往鸡鸣狗吠的动静,倒觉得不像个乡村的样子了。

走不远,见有一男一女在路边一眼山泉里接水。可煞作怪,这眼泉子我竟然一点印象也没有。泉洞口呈券状,垒在一堵高墙之下,洞高不过2米,深1米多,里面仅容一人。泉水从墙上一根管子里涌出来。我见一位中年妇女在里面用塑料桶接泉水,路边的面包车后面站着一位中年男子在抽烟。我与男子打个招呼:老弟这眼泉叫什么名字?男子说,龙吟泉。辰桑说,不对吧?龙吟泉在前面山上。中年男子没有解释,我们也不好意思烦扰他。看这眼泉在大冬天里出水量还这么可观,可是洞外面却连个名字也没有,我觉得对这眼泉太不公平了。其实,我们经常在南山一带爬山,见的泉子很不少,一点也不觉得稀奇。但像这眼泉冬天里还有这么大的出水量即使不能进入济南72名泉之列,但至少也应该弄块像样的牌子写上其名才对,如果能立块石碑就更好了。辰桑说,前面山上的那眼龙吟泉,跟这眼差不多,如果想看的话,我带你去看看。我觉得这两眼泉距离不是太远,也可能用同一个名字吧?

离开龙吟泉(暂且这么称呼之),我们继续前行。靠近山根有个小村庄,不过几十户人家的样子,十分安静。见路边有一老者在一间棚子里劈柴火,我与老者寒暄几句。老人告诉我,这个村子叫栗行,早先这里到处都是栗子树,所以叫这么个村名。看村子三面被大山包围着,村子处于山峪的尽头,如果退回去几十年,这里一定是与世隔绝的穷山恶水,但现在有条水泥大路跟外界联通了起来,在我眼里这里便成为世外桃源了。
此时已经9点多了,阳光照在高处的山峰上金晃晃的,但村子里却一点阳光也见不到,有点阴冷,估计等太阳光照射到村舍里,至少得10点以后。空气里飘逸着一股煤炭燃烧散发出来的呛人气味,虽然不算太浓。

村东面的山峰上,金色的阳光洒在巉岩绝壁上,金碧辉煌。那山峰南北狭长,东西窄短,前部还有一窄绺上下细长的空隙两面通透,是一处地地道道的透明洞。峰顶上还生长着一部分松柏,又像一只动物的稀疏毛发,仔细看看,倒像一匹卧倒在地的雄壮战马,窥视着山下。

告别老者,前面走不远就到了村外,这里有一处岔路口,我们选择往南直行上山。上山的大路又出现一条小岔路,辰桑带领着众驴友往小岔路走,显然是去看龙吟泉。老丁喊辰桑往大路走。我以为老丁认识路,便跟着老丁走了,却不知道老丁并不清楚去看龙吟泉这回事。这是后话了。
渐渐地接近前面的垭口,辰桑说,我记得龙吟泉不在这路旁,我们已经偏离方向了。见老丁等部分驴友在前面已经走得远了,我便对辰桑说,偏离就偏离吧,咱们以后再去看吧。
通往前面山上垭口的路已经很少有人走了,不但逼窄,而且路面斜得厉害,让人站稳都困难,简直称不上路。好在路边的连翘、野葡萄等灌木较多,灌木条子长得很长,我们必须拽拉着枝条行走。路上还有部分残雪,好在并未结冰,对众驴友的安全构不成多大威胁。

路边忽见一棵长相有点怪异的山榆树,主干有水桶一般粗了,却长到一米多高就开始歪着身子长,甚为可惜。我就想,这棵树肯定是自然生长的,由于从小没有人管理,或者是小时候遭到过物体的压抑,不然不会歪着身子长了这么久。好端端的一棵树,数十年歪着身子生长,也无人及时给予纠正、修理,终于长成了一棵歪树,基本上就算废了,估计连出根椽子料也够呛。如果从小有人及时给予纠正的话,兴许现在就不是这个模样了,长成栋梁也有可能。但现在木已成舟,已经没有如果了。

接近垭口,迎面出现了一堵石墙,有将近3米高,10几米长,连接东西两面的山崖,看起来却好像没有什么用途,甚为令人不解。但我觉得,大墙既然已经垒成,就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毕竟垒这堵大墙也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看看垭口上的地理状况,估计它早已有之,很可能与山上的黑牛寨有关吧?

爬上垭口。凛冽的寒风嗖嗖地就刮来了,令人很不舒服。众驴友爬山刚出了一身的汗水,为了避免感冒,大家稍稍喘口气就赶紧爬山。记得上次春天来,众驴友爬到垭口上,迎接我们的阵阵春风,颇为令人舒爽。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山崖陡峭,巨石挡道,众驴友手足并用地往山上爬。据当地人说,此山四面绝壁,仅东南角垭口处以及西北角断崖处上下稍稍容易一点。我就想到当年选择在此山上建设黑牛寨的山大王,简直是聪明绝顶,只要派人把守住东南、西北两角,山上即可高枕无忧了。

抵达山半腰稍缓之处,共有3条登顶路:左右各1条,中间1条。我们选择走中间这条路。不过这条登顶路比较陡直,容易打滑,但据我所知,这条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自由哥一个人走了左边那条路,我是在山顶上见到他才知道的。左边的路我没走过,据说靠近悬崖,比较危险,一个人独行更令人悬心。见自由哥安全抵达山顶,我没好意思说什么。但集体活动,应该尽量避免单独行动,这个道理驴友们都明白。也没有人走北线,据说北线山坡较缓,但强度也低不到哪里去。我们刚爬了不远,驴道又往右岔出1条明显的小路。我以前没走过,就有点好奇,便决定闯一闯。爬了不远,我发现这条路也靠近悬崖边,因背阴,许多地方尚有积雪,危险性也大大地增加了,我就有点后悔。但又一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谨慎一点就没有多大的问题。
爬上山巅,果然几条小路都在这里会合在一处,与我估计的没有偏差。这里靠近南侧崖壁,迎着灿烂的阳光,眺望着起伏连绵松林团团的层层山峦,俯瞰山下的村庄,平原上的几块闪亮的“碧玉”,纵横蜿蜒的阡陌,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画儿一般瑰丽迷人。我们的南山是越来越美了。尤其是那极目之处飘浮在白云之上的巍巍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愿她永远庇佑着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直到地老天荒!


登上最高峰,就到黑牛寨了。但黑牛寨却位于峰后的一处凹地,那里像个巨大的漏斗一般,这与许多人的想象很不一样。也是奇怪,坑外周边数十米以内未见一块大点的石头,几乎全是泥土,却唯独坑底附近散有不多的几块乱石,其中最低处的那块巨石,颇像一头卧牛,这也是黑牛寨的地标,让许多人大失所望。黑牛寨及其周边也未见一处建筑物遗迹,让人颇为不解。既然是“寨”,咋能没有一处建筑物,或者遗址呢?这个“黑牛寨”还真的有点神秘。“牛”身上刻有两个大字“餐霞”,也有驴友读“餐露”的。民国名人景耀月先生的诗歌《长歌行》里有诗句云:“餐霞漱瀣寿千秋,世不求仙何所由”。“餐霞”二字的来源应该在此。落款“民国丙寅(1926年)……”四字尚勉强可认,但作者之名已经认不出了。卧牛石前胸下面,有个大洞,深不见底,也不知通到哪里去了,颇为神秘。好梦组织众驴友与卧牛石拍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然后下山。


山坡比较陡峭,小路也靠近悬崖边上,但在松林里,尚感觉不到有多大危险。下行了接近10分钟,众驴友到达西北角一处山岬上。谛视两侧崖壁,如刀斧劈削,深不可测,令人头晕目眩。这里已经没有了松林,完全是一条狭窄的石岬悬在了空中,其尽头处突然断裂下去,令人瞰而生畏。山岬上寒风呼啸,众驴友排队下断崖,因需要谨慎移步,所以用时较长,大家个个冻得直打哆嗦。我也冻得鼻涕直流,狼狈不堪。
老丁先栓好了绳索, 驴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始下断崖。辰桑、竹杖、悟尘、海阔天空、自由哥等几位强驴主动先下,分散各处,在危险较大的地方帮扶保护驴友,尤其是恐高者,令人非常感动。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被保护对象。其实我现在恐高症已经好了很多,只要有绳索,我就像有了保护神似的。但应该说,我们的那几位勇敢的驴友才是真正的保护神。
断崖不是直线上下的,而是稍稍带点梯度。驴友们顺着石罅,拐了几个弯儿,慢慢地下撤。断崖的上半部比较危险,绳子发挥的作用很大;下半部因为有石缝保护稍易一些,下行轨迹大致像个字母“S”。在几位驴友的协助下,我们20几人的队伍用去1个多小时才下到了垭口上。


众驴在垭口上集结完,我发现老丁尚未跟上来。有驴友告诉我,我们后面又赶来一伙驴友,大约有七八人,他们借用咱们的绳索,老丁在等着呢。我说,老丁做得对,天下驴友是一家,咱们等等他吧。半个多小时后,老丁终于赶上来了。这时已经晌午了,众驴友继续下山。
因为时间久了没来这里,我们找不到下山的路了。众驴友分头寻找山路,但我们所处的环境三面临崖,一面依靠直立的山崖石壁,简直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正在众驴友无奈之际,也是天无绝人之路,老丁忽然指指脚下的一条痕迹不大明显的山路说,这儿有点像。我一看,对众驴道:没错,我们上次就是从这里下山的!
下山的小路被疯长的灌木遮挡的尤为严重,许多地方必须得低头弯腰,十分难行。路上还有许多的积雪,尤其是有几处小断崖更是暗藏危机,众驴友必须小心谨慎地拽拉着灌木条子往下出溜。

半个多小时后,众驴友安全地下到山底的果园里。少了灌木条子的羁绊,行走就顺畅多了。忽然发现一棵山楂树上累累的果实至今尚未采摘,山楂都被冻在了树上,我不仅觉得可惜,还感到不解。今年秋天在山上仍然发现有很多的柿子无人采摘,其中有不少的大黑柿,现在又发现山楂也无人采摘了,下一步还能轮到哪种果品,谁能知道呢?

众驴友回到山下,太阳早已偏西了。
(本文部分插图借用了同行驴友之摄影作品,在此致谢!)
2025年1月3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