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活动现场 国家大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刘 淼
日前,国家大剧院迎来建院17周年公众开放日艺术节。从剧场到公共空间,从国家大剧院本部到北京艺术中心、台湖舞美艺术中心,15场精彩演出、50场多彩活动为观众带来多元的艺术体验,打造沉浸式、全方位的艺术之旅。
活动期间,国家大剧院张灯结彩,北水下廊道里印有“2007至2024”字样的红绸垂幔,和大红灯笼相映生辉,象征国家大剧院陪伴观众共同度过的17载岁月。伴随着童声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与微笑》《我和我的祖国》等曲目,国家大剧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迎接首批观众,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代表剧院向现场观众表达问候并致意,宣布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正式启幕。
国家大剧院内,丰富多彩的演出和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有观众直呼:“太过瘾了,好像在过一场艺术的狂欢节。”步入剧院的北水下廊道,只见“剧中人”列队欢迎观众走进艺术殿堂——天坛神乐署雅乐团的《绿水青山》古乐表演、舞剧《杨家岭的春天》陕北秧歌片段展示、云南西双版纳非遗歌舞《“象”往的地方》等迎宾入场。
在国家大剧院各个剧场,8场活动让观众过足戏瘾。歌剧院上午展映歌剧电影《山海情》,拉开艺术节帷幕;下午放映舞台艺术电影《只此青绿》,以典雅隽永的宋风墨韵展现匠心传承。音乐厅也同样热闹非凡,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带来《节日欢歌》《金蛇狂舞》两台音乐会,北京交响乐团以《春之序曲》《炎黄风情》两场音乐会为观众展现旋律里的别样风情。小剧场内,曲艺名家带来的传统相声展示及评书表演,赢得满堂欢笑与掌声。
国家大剧院三层新闻发布厅内,室内乐漫赏——“京彩三重奏”音乐沙龙、爱与被爱——女性艺术家的灵感交响、爱自有声——孙颖迪钢琴作品集唱片分享等活动相继举行,音乐家与观众近距离分享音乐带来的别样体验。
国家大剧院四层的艺术资料中心,文艺界名家汇聚一堂。作家莫言携手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斑等嘉宾,开展“从文字到舞台——莫言戏剧作品分享会”活动。此外,还有“用艺术铸造心灵”主题分享、“刘震云戏剧三部曲分享会”等活动,从新书到唱片,从文学、戏剧到音乐、舞蹈,带领观众走进广阔深邃的文艺天地。
本次艺术节还特别策划了“艺术+科技”深度体验活动,观众不仅能参观“艺象新生——国家大剧院数字艺术展”,还能在XR虚拟现实创作空间等区域参与互动展示活动,AI作曲、AI换脸、AR动画体验等科技体验项目让人眼前一亮,沉浸式感受艺术创作背后的科技力量。
来到一层公共空间,舞蹈快闪、云南非遗歌舞表演、手风琴五重奏、童声合唱、爵士四重奏、弦乐四重奏、打击乐重奏等精品演出接连上演,与图书市集、文创市集、惠民文化市集、非遗传统技艺展示、图书与唱片签售等活动相映成趣。
各剧场入口处别出心裁的文明观演礼仪宣传活动,艺术资料中心入口处的艺术档案数智展示大屏讲解互动活动,南水下廊道手工非遗互动、纪念章集章“打卡”和“文艺为人民”邮册新品发布活动,以及特色文创展示及特制餐饮体验等活动,让观众收获更加多元的文化生活体验。
漫步在国家大剧院里,各个艺术展厅同样惊喜不断。东西展厅以“时代鸿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作品展”“古城之忆——北京的胡同主题艺术作品展”,带领观众走进视觉艺术中的时代景象。艺术馆、音乐厅展览区则呈现国家大剧院近年来的艺术成果,展现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趋势。
在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威风锣鼓之《鼓乐征程》”的锣鼓声开启了公众开放日艺术节的精彩序幕。围绕舞台美术制作领域的专业特色,艺术节在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的系列活动包括原创剧目舞美布景展示、舞美模型制作体验、台湖舞美艺术博物馆导览讲解、道具修缮展示以及轨道镜动画投影展示、裸眼3D展示、VR舞台体验、舞台化妆体验等。此外,集章“打卡”、艺术家送“福”、爵士四重奏音乐会、文创美食市集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也深受观众欢迎。
艺术节期间,“文化粮仓”北京艺术中心独具匠心地策划了“铜韵华章·铜管五重奏”“名家领航·管风琴艺术分享会”“国风雅韵·民乐赏听会”等主题艺术演出活动。
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及多家网络平台还播出了国家大剧院建院17周年线上特别节目,与观众云端共享艺术节精彩内容。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期间,艺术不再局限于舞台之上,而是从剧场延伸至剧院的每一个角落,从本部辐射至“一院三址”,形成了一幅联动的艺术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