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也都学“坏”了。我家老太婆近来总管我叫这个“家”,那个“家”的。“‘作家’别坐时间长了,出去走走!”“书法家,别写了,吃饭吧!”“大厨就是大厨,比我做的好吃多了。”诸如此类的话儿可多了去了。我知道这些都是她在忽悠我,可我不生气,还偷着乐。
也该我忽悠忽悠她了。人家其实也有好多个“家”呢。很多朋友都知道的,人家首先是“植物学家”,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巡视一圈她养的花儿,有时候还对着一盆花说悄悄话。散步时,眼睛也一直盯着路边,只要发现有好看的花儿,立马停下来看半天。常常,我走出挺远了,跟人家说话,不接茬,回头一看,人家蹲在那里看花儿呢。别说,她这个“植物学家”还真像那么回事儿,移植、扦插的活儿都做得很溜。
路边看着要蔫的小草花儿,她挖回来不仅能救活,还能接着开很长时间。前年在路边拣到一棵橡皮树枝,她经过精心养护竟然活了,去年她把渐渐长高的橡皮树送到女儿家了。
她应该还是一个“画家”,退休之后自学画国画,曾经一段时间成画痴了,整天研究孙玉德的牡丹画法,一进书店,拿起一本画册就看个没完。人家不光临摹,还敢创作。
老爸80大寿时,人家真真的动了好多心思创作了一幅很有寓意的画。
为铁岭一位朋友创作的一幅“锦秀永昌”,得到了朋友赞赏。
近十来年,人家“金盆洗手”了,据观察,她可能还有“重操旧业”的意思。

(这是她给外孙儿设计并勾织的帽子)
她其实还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兼勾织大师”,人家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勾织出一件很艺术的东西。几年前别出心裁地给外孙儿勾织了一个奇特的帽子,女儿女婿都说好。她自己设计勾织了好几件衣服,既时尚又实用。前些天,找了一些色彩不同的旧毛线给我勾织了一个“四不像”,还别说,抄《红楼梦》的时候穿上,肩膀和后背热乎多了。
晚年,两个老家雀不光需要互相关心、互相支撑,还需要扯扯闲皮,打打屁官司,忽悠忽悠,这应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乐趣,一种幸福。
趁忽悠还没立法,趁还没有痴呆,没糊涂,接着忽悠。
2025年1月3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