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访三江口
径往三江口①,
水天俱茫茫。
巨龙起海上,
大闸锁大江②。
白鹭翔水面,
古城看落阳③。
还当观潮日,
再来就海塘④。
注:
①绍兴三江口在绍兴城以北,杭州湾以南的斗门镇内。为钱清江(古称西小江),曹娥江(古称东小江)和钱塘江三江交汇之地。
②绍兴地势南高北低,鉴湖三十六源汇聚后主要经东西两小江北流至海,海水倒灌,侵蚀陆地,所以东西小江两岸都筑有海塘。然亦不能完全防止杭州湾海水倒灌,淤塞河口,造成涝灾。绍兴古来作法,即在河口筑有斗门大闸,平时部分关闭,河水正常入海,既防业海潮倒灌,又聚河水灌溉农田。滂时开闸放水,防止洪涝灾害。汉代马臻治水,即在玉山西小江上筑有玉山斗门,今斗门镇名称即来源于此。汉代以后,随着北部平原不断沉积,海岸线不断北移,特别是钱塘江主流海门北移后,西小江不再直接入海,而是流入曹娥江后再行入海,为了继续发挥防洪蓄水和防止海水倒侵作用,钱清江上的斗门不断北移。明汤绍恩在玉山斗门以北今三江村处建三江闸,今为浙江省省级保护门物。解防后又在今钱清江入曹娥江口建新三江闸,本世纪初又在曹娥江入海口建曹娥江大闸。越之治水,自大禹始,前赴后继,传承久矣。
老三江闸
新三江闸
曹娥江大闸
③明代在三江口旧三江闸以东建有三江所城,以备倭冦由海上北侵绍兴城,今废,仅存东城门,三江村即古之三江所城旧址,也己拆迁。绍兴市欲在此将玉山斗门,旧三江闸和三江所城遗址建为文化区。
④我之至越,多年前即游览过斗口镇旧镇和玉山斗门旧址。2017年最后一天,与夫人一起,坐车先北至杭州湾,看海天一色,水天茫茫,曹娥江大闸庄严宏伟,雄峙海上,然后一路南行,观新三江闸,访旧三江闸,过三江所城旧址,一路看水天浩缈,白鹭飞翔,冬树夕阳,叹我越历史之悠久,治水之绵长,今世居越,不负此生,自豪之气,油然而生。与夫人约,于八月十六,坐车北驰入三江口杭州湾,观潮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