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乡情深似海
一一读《美丽查干湖》
文/尹善普
读了《美丽查干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对故乡,也可能是爱到骨子里,也可能是恨到牙齿里,还有可能不恨也不爱,故乡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古今中外的书我也看了一些,还没听说哪位作家写60篇散文来歌颂自己的故乡。写长篇小说写短篇小说,歌颂故乡的大有人在,但也没听说有人写这么多篇来赞美家乡的。顺富先生每一篇散文都包含了啼血的深情,让人看了震撼,读了回味无穷。
张顺富先生原任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吉林省文史馆馆员,每年都要列席省政协会议。顺富先生对家乡的热爱达到了令人嫉妒的程度,每次会议都不忘了宣传家乡,推介家乡。推介家乡的查干湖,推荐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在东北广袤的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便是查干湖。它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在岁月的流转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韵味,引得无数人为之沉醉,为之倾心。那辽阔无垠的湖面,湖水在阳光的照映下,波光粼粼,如万千碎金洒落在绸缎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虽然说查干湖周边并无连绵的山色,可这晴日里湖光的美妙,却丝毫不逊色于那西子湖畔。轻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的向远方荡漾开去,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轻柔的乐章,诉说着这片水域古老的故事。
顺富先生的散文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不写天不写地,只写查干湖天地之间的万物。他不写查干湖里,也不写查干湖外,只写查干湖所有的生态。对查干湖的点点滴滴充满了深情厚谊。正像顺富先生在《大桥》一文这样描述的“故乡的情思,像一条无形的线,不管你走多远,她永远牵连着你……”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不觉得思绪万千,泪如雨下。
渔猎文化是查干湖的地标。看过《老人与海》的都知道,如果说海明威是个打鱼的没人怀疑,作者对渔民的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看了顺富先生的散文,感觉顺富先生不仅是个打鱼的,更是一位做鱼吃鱼的高手。各种打鱼的渔具能说出几十种的名字。我从小在渤海边长大,对各种渔具也知道一些,如果说顺富先生是渔民没人怀疑。我想年轻一点的渔民,有些渔具的名字也不一定能说得上来。一个作家,写各行各业都如同行家里手、身临其境,非常难能可贵。顺富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大家”。“查干湖胖头鱼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绿色食品……
查干湖的胖头鱼成了北京等大城市饭店的抢手货”。顺富先生不在散文里宣传,许多人不知道。说得我们直流口水,产生了品尝一下的欲望。这大概就是散文带动经济发展出现的轰动效应吧。查干湖里盛产近百种鱼,有60多种顺富先生都能叫上名字,他不仅对家乡有感情,对鱼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黑鱼,在东北的江河湖海里面几乎都有。“查干湖鱼类有上百种,唯有黑鱼最为鲜美。黑鱼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神农本草经》列为虫鱼上品……黑鱼肉可祛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顺富先生把查干湖的黑鱼上升到药食同源的高度。客官,在今后吃黑鱼时可要珍惜呀。
夏日的查干湖是避暑的绝佳胜地,湖面在骄阳炙烤下,水汽蒸腾,给周边带来丝丝凉意。湖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弋着,时而越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像是在和岸上人们打着招呼。岸边的树林,郁郁葱葱,蝉鸣阵阵,为这宁静的湖畔增添了几分热闹,人们或泛舟上,或任小船在碧波中飘荡,感受着那微风拂面的惬意,或者在湖边支起一顶帐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虽然查干湖的荷花没有西湖那么大面积的壮观,可是那几处绽放的荷花,却在湖水中显得亭亭玉立,成为夏日里最清新脱俗的景致,让人们爱恋得流连忘返。
小动物彰显大生态。查干湖优美的生态,给动物界带来了很大变化。“查干湖畔春意浓浓,绿柳婆娑,榆杨展翠,燕子们一群群从南方飞回了查干湖畔,奏响了春天和夏天的交响乐曲”;“它们学着人类用碱土和泥,到村民家屋檐下垒窝筑巢”;“天刚亮,查干湖畔蛙声响起,此起彼伏,歌声嘹亮”;“蝈蝈用翼翅摩擦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是这个夏天最美妙的音乐”;“在查干湖边,看到大雁成群结队地在湖面上空飞翔”;“一百多年前,查干湖的蛐蛐是呈送京城的贡品”。在顺富先生笔下查干湖的野生动物、昆虫、鸟类,此起彼伏,莺歌燕舞,一簇簇,一团团,一队队,涂抹成欢乐的海洋。
查干湖的四季各有千秋,恰如一首首风格迥异,却同样动人的诗篇。
各种庄稼、植物茂密地生长,勾画出生态的主色调。查干湖的周边,是吉林省杂粮杂豆主要产区。口感好,营养丰富,且都是碱性食物。“查干湖畔土壤肥沃,带有碱性长出的谷子营养丰富。磨成小米后,粒粒金黄,株粒饱满。做成米饭后,香气扑鼻。入口后,香气怡人,咀嚼时,香糯甘甜,沁入味蕾”;“红高粱是酿制白酒的重要原料,红高粱酿出的白酒是酒中的上品,上档次的名酒都离不开红高粱”;“紫苏本身自带香气,有提神、醒脑、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又有镇咳、祛痰、理气、宽中之功效。紫苏是人们喜爱的食材”;“碱蓬草是喂猪喂鸡的好饲料,不管它长多大,每一株都有一个根,可谓根壮、枝繁、叶茂。人们叫它草却不是草,确实像灌木,必须用锋利的砍刀,把根砍断后才能收获”。如果查干湖的碱蓬草还不够出名的话,“到了辽宁省盘锦海岸的人们都看到过红海滩。盘锦红海滩,就是生长在海滩碱蓬草的杰作。查干湖的碱蓬草,比它更繁茂、更鲜艳、更壮观!春绿秋红的碱蓬草,是查干湖百观不厌的绝美风景,碱蓬草永远是查干湖畔人们心中的宝贝。”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站在查干湖这芦花飞舞的湖边,望着那浩渺的湖水,心中竟然涌起了一股淡淡的惆怅,仿佛在追寻着那在水一方的佳人,沉浸在这诗一般氛围难以自拔。此时的查干湖,多了几分沉静与深邃,仿佛一位经历沧桑的智者,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除了在水一方的佳人,还有顺富先生的大嫂、二哥、二嫂和侄子们、乡亲们。还有那欢乐而艰辛的童年,诗和远方都在梦里。
美丽的查干湖,总书记和总理都曾来过这里。每年,还有数以万计的游客蜂拥而至。在东北大地白雪皑皑、滴水成冰的季节里,查干湖的捕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但愿这查干湖的美景永远保持它的纯净和韵味,继续在这边土地上绽放光彩,吸引着更多的人们,来探求它的美丽,感受它那独特的魅力,让它蕴含着诗意与风情的画卷,永远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东北大地上永不褪色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者:尹善普 2024年12月24日写于新加坡
【作者简介:尹善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