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中国有一句老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每年的春节将近时节,中国的大地上,东西南北中,无论气候是暖阳和风,还是天寒地冻;无论年龄是耄耋龙钟,还是矍铄垂髫,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总会逐渐泛起思乡的涟漪、想家的波澜,最终汇聚成返家的滔天巨浪,势不可挡,这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归家之浪——春节返乡潮。由此,也衍生了一个让人既爱又怕的词:春运。
春运年年有,年年景不同。不经意间,中国的春运已走过了四十余年的历史。春运,真可谓道尽了百味人生,却道不尽中国式的乡愁。当然,尽管每一个在外的游子,心里盼春运却又怕春运,但春运潮的伟大之处,在于真心自然而又心甘情愿;在于如期而至,循环往复,从不间断。
这是家的召唤,更是亲情的力量,中国人特有的人伦大道。她大于宗教,高于政治,重于金钱。不管家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繁华都市,这召唤的力量一样的大,一样地强,千里迢迢不当其远,跋山涉水不怨其烦。这一习俗,体现的是集体人格,共同理念,同一价值观,这是血缘之磁,亲情之线,力量之源汇成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一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原来我想衣锦把乡还。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漂来荡去了又一年,酸甜苦辣咸,啥味都尝遍。”一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知道尽了多少在外漂泊游子的心酸。人生在世,干不完的工作,挣不够的钱财,生不完的闷气,接不断的应酬,都是身外之物。过年回家看看爸妈,他们不在乎你赚了多少钱,只再乎你能平安回家团圆。无论你生活工作的城市多美好,而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叫做家,最快乐的那段旅程就是回家的路。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