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敬爱的周总理逝世49周年之一
敬爱的周总理 我们永远怀念您
文稿整理:强军/陕西宝鸡
周总理逝世49周年,我们永远怀念您!
“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49年前的今天,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在经历了将近600天困卧病榻的苦难岁月,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的病床上,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8岁。他的名字光荣且不朽,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三天后,长安街上人潮涌动,百万群众含泪送别,他们从天南海北奔赴而来,缠黑纱、戴白花,流着泪、踮着脚,只为送人民的好总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最后一程。
2025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9周年纪念日,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切缅怀他。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生于江苏淮安,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伯父到东北求学,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9年21岁的周恩来投身“五四”爱国运动洪流。他奔走疾呼:“国民啊!黑暗势力排山倒海地来了!我们要有预备!要有办法!要有牺牲!”他的声音如同春雷般唤醒了沉睡的中国。在他的提议下,20名青年成立觉悟社,他们追求真理、奋发进取,以爱国热情和斗争勇气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希望之光。
20世纪20年代初22岁的周恩来远赴欧洲寻找救国救民之道,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并且表示:“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二、【 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 】
1927年5月29岁的周恩来开始负责主持中共中央军事工作。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他努力把党的工作重心,从政治斗争转移到军事斗争上来。6月到7月间,周恩来多次提议发动武装起义,并积极进行组织准备和军事部署。
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51岁的周恩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眺望着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作出奠基性的贡献。
三、【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
1955年57岁的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在会上,他现场起草发言稿以18分钟“求同存异”的补充发言征服了全场。第一句话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不是来吵架的”,第二句话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第三就是开会后要拿出什么成果,总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妥善处理分歧。
周总理在会议期间,实事求是的作风、灵活机动的策略,善于解决难题的卓越才能,以及顾全大局、平等待人的态度,不仅为新中国赢得了朋友,也赢得了尊敬。不仅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更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周总理和他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万隆的活动,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他让所有人见证了新中国的有力,是他让全世界认识到新中国的铿锵。
四、【为祖国携手奉献一生】
周恩来和邓颖超相识于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们曾有过“一同上断头台”的英勇誓言,也有过“望你珍摄,吻你万千”“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的缱绻思念,他们提倡夫妻之间要有“八互”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正因坚持这样的原则,他们对彼此忠贞不渝,携手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的努力。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西花厅前拍摄的结婚25周年纪念照
五、【为中国能有今日死而后已】
1972年5月74岁的周总理被确诊患膀胱癌。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去世,他共做大小手术13次约40天左右就要动一次手术。
即便遭受病痛折磨,他仍旧超负荷工作。每天起草和批阅文件,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期间更是会见外宾65批,参加中央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与人交谈工作200次以上......
骨灰撒入江河,丰碑永存人心。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他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并嘱托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江河,他没有墓碑却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吊唁的群众自发前往天安门前
▲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万群众,泪洒十里长街,极其沉痛地悼念敬爱的周总理。这是安放周总理遗体的灵车通过天安门
周总理逝世的第二天,联合国降下了半旗,获如此殊荣的除周总理之外,再无第二人。
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重任,周总理没有儿女,却把父母心给了几亿人,他关心人民的疾苦,他倾听人民的心声,他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他说:“我是人民的公仆!”
1月8日,是周总理逝世49周年纪念日,让我们永远缅怀他!永远感念他!
周总理逝世49周年,我们永远怀念您!
共1945字 2025年1月2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