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有毒,切勿痴迷
文′赵奇
在安徽的一个偏僻山村,住着一位姓丁的村民。他自小就对文学怀揣着炽热的情感,仿佛那是他生命中最璀璨的星辰,引领着他不断前行。
在那片宁静的土地上,丁先生的梦想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他渴望用文字描绘出心中的世界,渴望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更多的人。于是,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投稿之旅。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一封封退稿信如冰冷的雨滴,无情地拍打在他炽热的心上。
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依旧执着地将自己的作品寄往各个杂志社和出版社。岁月匆匆,他的坚持并未换来预期的成功,家庭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妻子无法理解他对文学的痴迷,最终选择离他而去。可即便如此,丁先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学梦想,独自一人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时光荏苒,丁先生已步入了八十多岁的高龄。他那原本挺拔的身躯变得佝偻,脸上也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从未停止过创作,从未放弃过投稿。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的一篇讲述自己一生如何热爱文学的稿子,被某杂志的一名实习编辑看到了。这位年轻的编辑被丁先生的文字深深打动,被他对文学的那份纯粹而坚定的热爱所震撼。于是,他决定将丁先生的稿子发表。
当丁先生收到样本和稿费时,他激动得大喊大笑在雨中狂跑。“我终于成功了”!周围的群众都纷纷出门来看他。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多年来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看到了梦想的曙光在眼前闪耀。然而,不久老丁一病卧床不起,等他病好时人们又发现他真的疯了。这看似美好而却又悲凉的结局,却也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文学,这个充满魅力和魔力的领域,吸引着无数人为之倾倒。但在追求文学梦的道路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令人痛心的例子。有些知名作家,因为深陷文学的世界无法自拔,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自缢,有的卧轨,有的跳楼。他们或许在文学中找到了极致的美,却也在现实中迷失了方向,无法承受生命的重负。
文学,本应是滋养心灵的甘泉,是启迪智慧的明灯。但当我们过度痴迷,将其视为生命的全部时,它却可能变成一种毒药,侵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把握。
我们应当明白,文学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生活的全部。它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美好,但它不能替代我们去面对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人情冷暖。我们要有热爱文学的热情,更要有平衡生活与梦想的智慧。
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时的挫折所打败,也不要被虚幻的荣耀所迷惑。我们要学会在文学与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文学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束缚我们的枷锁。
让我们以丁先生的故事为鉴,珍惜文学带给我们的美好,同时也不要忘记生活的真实与温暖。文学有毒,切勿痴迷,让我们用理性和智慧去拥抱文学,让它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风景,而非最沉重的负担。
总之,文学是一座神秘而诱人的花园,我们可以在其中漫步、欣赏、汲取养分,但切不可迷失其中。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文学,让它为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而不是带来黑暗。愿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都能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同时也能在现实生活中稳稳地走好每一步,活好每一天。
作者简介赵奇,原名鲁敬贤湖北通山楠林桥镇人。热爱文学。读书开眼界,写作慰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