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明神宗万历年间,朝廷内部党争加剧,外敌骚扰边境频繁,国力渐衰。戚继光曾受到张居正支持,但在后者去世后失去庇护,逐渐被排挤边缘化。
明代实行卫所兵制度,武官晋升依赖勋贵推荐,而非单纯凭借军功。这导致戚继光虽有卓越战绩,却难以获得足够资源和职位提升,影响后期发挥才能机会。
戚继光明锐直接,主张改革军队,强化训练与纪律。然而,这种强硬作风也引起一些保守势力反感,加之缺乏圆滑处事技巧,在权力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但长期征战生活,加上操劳过度,使他晚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最终于万历十六年(1588)十二月八日因病逝世。
综上所述,外部政治动荡、体制制约和个人特质共同作用,使得戚继光在晚年面临诸多挑战,无法施展抱负,直至生命终结。这一时期不仅是其个人悲剧反映,也是明代末期社会转型背景下众多优秀将领普遍面临困境缩影。
病中偶成便是民族英雄戚继光临终前三个月写下的。
文以言志,诗以言心。这组病中偶成展现了诗人晚年饱经沧桑与疾病缠绕下复杂心境。
前一首诗人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渴望退隐江湖,却因世事纷扰难以实现。夜半寒霜入骨,晨起对镜非昔人,映照内心苍老感。
第二首,诗人回顾征战生涯,长达二十年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号角悲鸣,嚣尘弥漫的岁月。即便重病缠身,亦未能安享余生。黄梅季节雨水绵延,增添心头忧患,暗示病痛加重。
末一首,表叙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绪渗透发梢,身体虚弱难耐辗转反侧。唯有一轮明月,清辉洒落,借其移花投射征衣之上,寄托忠诚与壮志未酬之憾。
全组诗采用叙事方式,融合历史背景与个人命运,揭示英雄迟暮无奈与悲凉。同时暗含对于和平向往及理想抱负难以达成矛盾心理状态。语言凝练而意味深远,勾勒出一位英勇而又伤感形象。
病中偶成(三)
文/戚继光
一
风尘已老塞门尘
欲向君王乞此身
一夜零霜侵短鬓
明朝不是镜中人
二
燕起烽烟二十春
一朝病集未闲身
忽来窗外黄梅雨
又送新愁到耳频
三
边愁隐隐上颠毛」
肺病那堪转侧劳
唯有空庭一片月
漫移花影护征袍
戚继光
此画由宫廷画师作成于戚继光四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