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都市头条》的时光
文/李玉华 主播/凉月如眉
时光飞速,不知不觉便走到2024年岁末。这一年《都市头条》紧扣时代脉搏,立足纯文学,弘扬正能量,一篇篇优秀作品,像种子一样播洒在互联网上,传送到千家万户,以积极的态度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年平台的编辑、作者、主播老师们在《都市头条》这片文学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让《都市头条》大放异彩,一篇篇优秀作品引爆互联网。
作为《都市头条》的认证作家和认证编辑,蓦然回首我与《都市头条》已牵手走过三年。与她有着深厚的感情,结下了浓浓的情缘。初见《都市头条》是2022年3月我在平台偶然读到家乡原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厅长的诗,文章的末尾有一个二维码,上面写着:加主编微信,让你的文章加上翅膀。带着一种欣喜和好奇试着点开二维码,加主编微信。《京津冀头条》主编明桂芝老师立刻加了我微信,我的第一首诗《我与水》于2022年3月7日在《京津冀头条》发表,阅读量达到93510人,被评台推荐为红榜,热点文章。至此我开始在《京津冀头条》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游记。并先后成为《都市头条》认证作家、认证编辑。三年来我在《都市头条》共发表各类文章37篇,阅读量112.4万人,有多篇文章被平台置顶,有多篇文章被平台推荐为精华、红榜、热点。特别是2024年经平台同行的乐乐翁老师邀请、辅导和明桂芝老师的辛勤栽培下,我成了《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今年共编辑发文264篇,点击量196万,粉丝2832个。所编文章多次被平台推荐为红榜、精华、热点文章。我本人22次被平台推荐为红榜名人榜,向平台推荐优秀作家10人,这些作家中有老师、农民、事业编干部、科局级、县处级领导,也有作协名誉主席、常务理事,为平台注入优秀力量和新鲜的血液。
在《都市头条》工作的时光里结识了许多的优秀老师,她们成为我学习的典范和引路人。如《京津冀头条》主编明桂芝老师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克勤克俭。许多个晚上已是深夜一点多,她还在埋头工作或为作者发文,或指导作者学习,或宣传安排平台工作。她为我撬开了《都市头条》的第一块砖,并在文学路上一步步引领我前进。为了让我学古诗词,她推荐我去读《诗经》,并在微信传送学习古诗词的理论知识。由于工作和时间关糸尽管我在古诗词方面没多大进步,但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的文学基础知识。在明主编的辛勤栽培下,这三年我在文学路上收获颇丰。先后成为《都市头条》认证作家、认证编辑,加入了石家庄市诗词协会、诗词云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诗协女工委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和平台息息相关,特别是明桂芝老师,三年来我们虽未曾谋面,但她一直牵引着我在文学路上向前。
作为《都市头条》编辑,在编审的过程中,首先是第一阅读人,你会发现许多优秀的作家,如我平台的现代诗作家何凤山老师,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且作品优秀,每一次编审过程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还有平台的古诗词作家田贺老师能长期做到每天一首古诗词,直到我想着为他出古诗词专辑。还有我身边的老领导王文孝,张怀老师他们已过古稀笔耕不辍,王俊霞、陈善云、王宏海、李江、田金、赵金川、侯占林积极为平台献稿。 另有《京津冀》编辑部作家周国良、毕经文、刘万昌、郜振海、褚广发老师投稿数量多、文章自我要求精益求精,并和并台文友互动点赞留言并转发。特别是周国梁老师会认真阅读每篇文章,并发现文章的不足之处,主动和编辑互动,确保平台发表质量。 还有平台的主播冯继婷老师、自励老师、编辑兼主播陈可心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每当平台朗诵工作量大,无人接朗诵工作时,冯继婷老师准会牺牲休息时间主动朗诵。陈可心老师多才多艺,编辑的同时又兼朗诵。
回顾2024年这一年工作,我既是《都市头条》作者又是编辑,秉承《京津冀》编辑部主任明桂芝老师无我奉献的工作精神,积极投身平台工作,与编辑部的其它编辑、作者、主播老师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携手为《京津冀》编辑部这所文学花园浇水、施肥、除草,让平台喜结硕果、大放异彩。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2025年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都市头条》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与平台同步前行,奔向美好的明天。
编辑简介: 李玉华,河北省蔚县人大常委会四级调研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会员,蔚县作家协会会员,诗词云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诗协女工委会员,第九届半朵中文网专栏高级作家,都市头条认证作家,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多次参加国内征文比赛获奖,多篇文章在国内各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
凉月如眉:江苏扬州人,毕业于原福州军区军医学校,转业回地方后从事疾病预防工作,现已退休。喜欢畅游在文海里,感受文字的魅力,希望用声音能更好的赋予文字更多的灵动之美。人生格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