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22讲作业》
投稿作者:
宁静、骆杰英、根生厚福、陈友福、段志军、汪凤森、李凤英、李广恒、赵偲含、大橘为重、潘如琴、青青子衿、迟晶三阳、
1宁静
〔双调•碧玉箫〕冬至(中原音䪨 先天)
冬至如年,水饺逗馋涎,老少团圆,户外雪连天,三杯两盏酣。家慈感一言,五味全,岁月期咱愿,牵,远嫁〔女儿〕来相见。
2骆杰英
〔双调•碧玉箫〕腊八节(中原音韵 鱼 摸 )
腊八煎鱼,吉利上征物,预祝丰余,新岁万家舒,感恩大自然。同时供佛父,祈愿扶,标过年刚入,愉,户户家家富。
3根生厚福
(一)〔双调•碧玉箫〕了凡四训之悟
尘世纷纭,善恶自区分。命运遵循,福祸自成因。(正)修身心意纯。(有)了凡德望尊,明道本,改过心无怨。魂,向善人皆顺。
(二)〔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凡尘岁月奔,了悟前因训。善行泽自身,福报家门顺。(过)德厚意常纯,心正梦常温。积善名声震,修心灾祸昏。怀仁,处处风光润;归真,时时紫气春。
4 陈友福
[双调·碧玉箫]冬至抒(中原音韵·鱼模韵)
冬至丰足,吉利贡仪物,拜祖宗族,尽孝子孙舒,感恩前辈情。福征求佑助,祈愿书,日月年年赋,扶,户户家家富。
5段志军
[双调·碧玉箫]冬至(中原音韵·先天韵)
一碗汤圆,粒粒数唇边,三分甜鲜,事事难周全。女娃走外面,男丁留校园。(又冬至)节似年,(忆)过往多离怨。牵,老少身安健。
6汪凤森
【双调·碧玉箫】冬日抒怀
霜打风吹,枝上叶纷飞。月转云追,林里鸟相随,晨光映雪晖。时逢龙岁尾,阳气归,感叹冬将退。谁?早把春光绘。
7李凤英
〔双调·碧玉箫〕·冬至(中原音韵江阳部)
冬至生阳,水饺味浓香,习俗传扬,梅蕾吻冰霜,琼花无处藏。寒天数九章,今日长,雪地儿童唱,凉,暖曲初春放。
8李广恒
〔双调·碧玉箫〕数九迎春
天冷风狂,大雪罩山冈,数九人慌,鸟兽洞中藏,(冻的)孩童直喊娘。(喜迎春)红梅傲雪放,(家家)春节忙,(骚翁)煮酒春歌唱,咣,仔把烟花放。
9赵偲含
〔双调·碧玉箫〕月夜听琴
窗外琴声,何处诉离情,指下筝鸣,愁曲起长亭。看庭前夜色明,正教吾魂牵梦萦,望月星,桂女浮波应,听,碧宇清音净。
10大橘为重
[双调.碧玉萧]冬景(中原音韵.先天韵)
数九寒天,玉絮舞蹁跹,浓雾山巅,寒鸟树梢喧。林间细流涓,风摇疏翠掀。梅竹坚,寒透无须怨。笺,著满梅之恋。
11 潘如琴
【双调·碧玉萧】秋夜暇思(中原音韵萧豪韵)
明月初高,露凛夜风飘,梦断魂桥,忆往日欢宵。叶无声瑟萧,银河转盼迢,难解消,泪迹青衫料,寥。腹内温馨抱。
12青青子衿
〔双调•碧玉箫〕彜族年
五彩斑斓,火焰照彜山,寨子欢颜,坨肉做烹燔。(你看)青梅酒满缸。(还有)羊汤寒气散,酸菜坛,(长)街宴团年饭,餐,美味人人赞。
13迟晶三阳
【北曲双调•碧玉箫】秋赏南湖(中华通韵)
秋赏南湖,兰蕊傍滩涂,青草毡铺,荷叶渐微枯。正、兴浓游旅途,有、行人欲坐舒,随伴躇,费解如何述。乎,象汝栖身住。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22讲
主讲老师:宁静
散曲漫谈(22)
一、清代咏物散曲特点
二、秋竹夜鸣窗西风沁骨凉——-清代写景散曲二首欣赏
一、清代咏物散曲特点
清代咏物散曲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以下是清代咏物散曲的一些主要特点:
1. 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清代咏物散曲往往不仅仅停留在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绘上,而是通过咏物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批判。例如,金农的《自度曲·蔷薇》通过对蔷薇带刺的描写,警示人们不要只看事物表面的美丽,还要注意到其潜在的危险和阴暗面。
2. 冲破传统,创新形式
清代咏物散曲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咏物范式。金农的《自度曲·蔷薇》就是一个例子,它摒弃了对蔷薇美丽一面的赞美,专注于其带刺的特点,从而传达出与众不同的思想1。
3. 注重个性,反映时代精神
清代咏物散曲常常反映出作者的个性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由于清代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变,许多汉族士子在作品中表达了哀痛、愤激和彷徨的情感。这些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4. 融合南北曲特色
清代咏物散曲在语言和文学建构方式上,既有南方散曲的细腻婉约,又有北方散曲的豪放大气。这种融合使得清代咏物散曲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
5. 咏物与抒情相结合
清代咏物散曲常常将咏物与抒情紧密结合,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例如,宋征舆的《咏柳》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综上所述,清代咏物散曲以其深刻的寓意、创新的形式、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散曲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秋竹夜鸣窗西风沁骨凉——--清代写景散曲二首欣赏
大约从乾隆年间开始,清代诗歌中的诗、词、曲三体,基本格局是诗言“志”,词言“情”,曲言“逸”。就散曲而言,自厉鸮以后,在曲中本很热闹的言情题材已成冷门而几乎成了词的专利,而愈演愈烈的文字狱又使一般曲家不敢像以往那样直抒怀抱,这就造成了写景散曲的一枝独秀。
在清代曲家笔下,不管何时何地,触目皆成人曲之景。例如石韫玉的【仙昌·不是路】秋夜作》:
秋竹鸣窗,几阵西风沁骨凉。纱厨敲,一灯无焰照空房。夜初长,萧萧庭院芭蕉响,拍拍帘旌蝙蝠忙。闲凝想,平生百事来心上。剩个影儿相傍,影儿相傍。
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号竹堂,别号归真子、花庵主人,晚称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主苏州紫阳书院二十余年,曾修苏州府志,为世所重。著有《独学庐诗文集》《多识录》《花韵庵诗余》《词余》等。另有杂剧《花间九奏》九种。这首《秋夜作》,即以所居庭院寻常竹蕉人画,写出秋夜所见所感。在冷清的秋夜,寂寞庭院中西风阵阵吹来,窗下栽种的竹子不时伸出枝条敲打着窗户。萧瑟的庭院中,芭蕉和着萧萧夜风不停摇晃呼呼作响,更有夜行的缩蝠为避风而扑棱着翅膀闯进室内在帘帷间乱飞。屋内碧纱帐敞着,一灯如豆光焰黯淡更显室内空旷冷寂。“夜初长”,西风吹得骨头缝里都发冷,作者却仍枯坐灯前“闲凝想”。表面上是闲,内心却是思绪万千难以平静。至于“平生百事"究竟是些什么事,其人生又曾经有过何种特别际遇,作者却只字未提。而曲子也不曾述说无法忘却的人或事“来心上"时是何等感受,便话头一-转自言现在是"剩个影儿相傍”。在曲末连用“影儿相傍”这样的句子进行收束,枯坐无言的人、一豆如萤的灯光、默默相伴的影儿,这三者在冰凉如水的秋夜融为一体。
此曲开头先融各种“秋声”人景,再渲染各式"秋色"的凄凉,突出各样“秋景"的萧瑟,加上结尾“剩个影儿相傍,影儿相傍”的哀切无奈的“秋语",可谓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营造出冷落清的意境,突现了孤单寂寞、自叹自怜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寂寞到只能与影子相伴,这在艺术创作中并不鲜见,诗仙李白在其《月下独酌》中就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与之不同的是,李白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善于排遣寂寞及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而石韫玉这支曲子给人的感受却是秋夜的萧瑟凄凉与作者那难与人道的无限孤寂。
清代写景散曲多为描写自然之景,但有时也写人工景致。如张维屏【南商调·黄莺儿】四时村居乐》:结个小茅茨,爱村居耕种宜,课睛问两吾侪事。新泥一犁,新秧一畦,朝来好雨如丝细。著衣,冲烟而去,笑指杏花肥。
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又字子曙,号南山,又号松心子,别署楚客、第七洞天客、珠海老渔等,广东番禹(今属广州市)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湖北黄梅知县、江西南康知府等。善书画,通医学,工诗文,与黄培芳、谭敬昭合称“粤东三子”。晚年辞官归隐。著有《听松庐文钞》、《词钞》《诗略》、《松轩随笔》《老渔闲话》《松心茸堂集》《松心诗文集》等,并辑有《国朝诗人征略》两编共124卷,是--部有关清诗的重要文献资料。他这组散曲【南商调·黄儿】《四时村居乐》题下共有四首小令,分写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情景及村居生活的乐趣。此处选录的是写春的一首。
这首小令是描写张维屏归隐后的家居生活。“结个小茅茨”使自然山水间增添了一个人工小景致“新泥一犁,新秧一畦”,这充满生机的人工新景,配合着“朝来好雨如丝细”和“杏花肥”,人工天籁相得益彰,使乡间的景色更显生机盎然,秀丽迷人。此曲描写归隐之后躬耕农事的情景,但也可以看做一幅农家乐的画卷。其乐是多方面的,刚犁开一地新泥,才插下一畦秧苗,是饱含希望之乐;正想占卜晴丽之际,及时雨来了,虽然仅“如丝细”,但已让老农喜不自禁,毕竟春雨贵如油;在迷蒙烟雨中,心情惬意的老农方可笑看“否花肥”。
曲子的题材是常见的,但作者善于捕捉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与神态,以多种手法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村居图卷。开篇用案描手法,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粤东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接着写“吾侪"课晴问雨、犁田插秧的生产情景,更推出冲烟而去、著蓑赏杏的特写镜头。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臻工,质朴洁新,意境幽美,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
清代散曲中的写设之作,题材多样,角度灵活,无景不可以入曲:而曲中景语又往往含情,无情不可以在景中透现。总之,清人散曲颇多名篇佳作,曲家往往信手拈来,便得风流,令人赏心悦目,百读不厌。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22讲作业》
宁静出题
一、要求:
1.题目格式为〔双调•碧玉箫〕题目。题目自拟。
2.韵部自选;
3.韵依《中原音韵》。
二、谱式
〔双调•碧玉箫〕×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去△,平△,仄仄平平去△。
三、注意事项
此曲除独用外,又可与《雁儿落》、《清江引》合为带过曲。
四、曲例:
〔双调•碧玉箫〕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蹊,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五、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六、作业要求: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各位曲友自行校验后上交,精品作业会登入讲义。

《盘古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 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管理兼主审:
汪凤森 郭利战 刘巧英
田 卫 段志军 袁桂杰
野 鹤 张 琳
主审: 袁谷成 天 问 蒋贵龙
凌赣文 李晓华 俞子兰
钱秀英 黄伟琰 徐家齐
张丽辉 张旭祖 李凤梅
郑举纲 吴立红 林春平
审收:徐成美 臧 岚
编辑制作:
一剪梅 日月 溪水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 12. 20
关注我们 学习诗联
入群加微信:qingyang2316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