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作协的日子里(散文)
作者:赵群道
2024年12月10日,我的好友纪合生发了一篇文章《站在省作协的门前》。在这篇文章里,他谈到了陕西老一辈作家柳青、王汶石、杜鹏程、魏钢焰,又谈到文革后新一代作家陈忠实、路遥、贾平凹、王晓新等。这篇文章,扣动着我的心弦,我的思绪回到了四十年前,在省作协给路遥,王晓新,李星三位老师油漆家具的事,那一桩桩一件件又映现在眼帘。
那是1983年9月25日,我收到了来自西安市建国路七十号《延河》编辑部的一封信,它是王晓新老师寄来的。我撕开了信封,看着信里的内容,原来老师约我去西安玩耍,同时给他油漆几件家具。王晓新,毕业于高陵师范学校,老家是三原县的,曾在周至教书。他天资聪慧,有文学天赋,因一部小戏曲《炉火正红》参加咸阳地区会演获奖,红遍了周至,调到了周至文化馆,他也是我文学创作的引路人。王晓新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当时的《陕西文艺》(《延河》杂志的改版)发表了不少优秀的作品《第一次汇报》《领夯的人》《玛瑙红事件》《诗圣阎大头》等,由于成果不菲,令人瞩目,1980年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任理事,《延河》杂志编辑部编委,小说创作组组长。
10月3日吃过早饭,我带着油漆工具和王老师的信件,走到终南公社长途汽车站,那时去西安的车每天两趟,上午九点和下午四点,我按照王老师指引的路线,在西安玉祥门下了车,坐上市内公交,沿莲湖路穿北大街,绕过钟楼到东大街,终于找到了建国路七十号《延河》编辑部。在四楼见到了王老师和金秀茹老师。金老师在省戏校上班,他们倒水让座,热情招待。稍后王老师对我说:“你既然来了,对门的路遥老师和三楼的李星老师(文学评论家)各有两件家具,你一块给油一下,行不行?”“行!”我脱口而出。自己心里盘算着,三家一块油能保证油漆的质量,自己也能在西安多待几天,何乐而不为呢!
路遥老师的作品自己早先读过,《陕西文艺》发表过他的报告文学《吴堡行》,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更是印像深刻,不可磨灭。当年路遥老师也在《延河》编辑部任编辑,他埋头写作废寝忘食,爱人林达在省团委工作,家中雇了蓝田一位五十岁的大妈料理生活,还有一个女儿路远(路茗茗)和我大儿子一般大,是八零年出生的,路远乖巧聪明,活泼可爱,一首首唐诗背诵入流。在给路老师油漆家家具的日子里,自己有幸遇见了路老师,并亲切的交谈,自己也享受了一回幸福。
当年的油漆工流程是这样的,先批灰,然后抹灰,抹灰就是把滑石粉和颜料(氧化铁红,氧化铁黄)和成糊状,刷在家具上,顺木纹用棉纱摩擦。干后用八十度砂纸打磨清理,然后用骨胶和水色颜料(黑纳粉,黄纳粉)刷色,再用百分之九十度的酒精泡漆片刷五道,最后上两边酚醛清漆,这样家具木纹清晰,光度丰满,熠熠闪光。那天下午,我给路老师家具刷好了抹灰,因没有事干抽空休息,倒了一杯水,信手拿起桌上一本杂志翻了起来。那是一本《中篇小说选刊》,当我翻到《人生》,署名路遥,一下来了兴趣,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一字字,一句句,一行行,一页页,高加林,刘巧珍,高明楼……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了过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我享受着阅读的喜悦,忘记了一切。
“小赵,看的挺专心呀”一个声音把我唤醒。抬头一看,路遥老师站在我的面前。“路老师,我光顾看书,耽误了干活”我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了砂纸,准备打磨。路老师挡住了我,态度和蔼地说:“不忙不忙,我还有话问你”他让我坐了下来,又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了我的对面,我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小赵,你看这篇咋样?”“好!”我马上回答到,“好在哪里?”路老师追问到,我不知所措,无言答辩,低下了头喃喃地说:“这……我也说不上,反正吸引人,就想一口气看完”路老师淡淡地笑了,他转移了话题“听你王老师说你也爱文学?”“路老师,就是爱看书”我回答着,“爱看书好呀,看书能丰富知识,增强人的社会修养”随后,我一边干活,老师和我攀谈起来,我们谈文学,谈社会,拉家常,聊风俗。
我告诉路老师,我的家在秦岭山下的豆村,村大人多,二十四条丁字街,一万五千多人,有正月十六看媳妇的乡俗,还有厨师多,油漆工多,做沙发的多。路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最后他说他是陕北的,对关中风俗习惯了解的不多,有机会一定要到豆村去实地考察采风,“路老师,到时我给你当向导”“好,一言为定”路老师握住了我的手。最后,路老师把那本杂志送给了我,并在上面签名:群道惠存,路遥,一九八三年十月七日。
在省作协那几天,真是幸福的日子。白天,和敬重的老师打交道,每天晚上,他们又安排我观看丰富多彩的演出。先看了五一剧团李爱琴的现代戏《母与子》,又看了西安话剧院的《哥儿们折腾记》,印像最深的是在省戏曲研究院排练场的《仿唐乐舞》,它是省政府国庆招待会招待外宾的,由省歌舞剧院演出,演出现场用汉语英语同时播出。舞蹈《羽衣霓裳舞》,舞台上一群身着唐装的仕女,手执团扇,轻歌曼舞,婀娜多姿,超凡入圣。周至籍艺术家安志顺老师的打击乐《鸭子拌嘴》《老虎磨牙》可谓一绝,令人赞叹。精彩的演出博得台下中外观众热烈的掌声。
一个星期后,我给三位老师油好了家具,他们给我装了一挎包文学杂志,李星路遥老师硬给我塞了十五元工钱,我推辞不收,他们态度坚决,非收不可,我无奈的收了,王晓新老师给我买了儿童服装羊肉等礼物,又亲自送我到玉祥门车站。那天收票窗口说票已售完,王老师掏出他的作家证才买到了票,送我上了车。
转眼到了1984年,陕西电台每天中午十二点播送小说《人生》,后来,彩色宽银幕电影《人生》在全国上映,《人生》引起全国轰动。自己也沾沾自喜,仿佛有了炫耀的资本,逢人便说自己给路遥油过家具,路老师还送了我刊有《人生》的杂志。那时,《人生》的书买不到,爱看书的这个借那个借,书传来传去,最后传的不知去向,无影无踪,自己悔恨万分,终生遗憾。
后来,自己在空军西安医院干活,又多次拜望了三位老师。路遥老师又写了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轰动世界。王晓新老师的长篇小说《地火》也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李星老师成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全国茅盾文学奖评委。春夏秋冬,斗转星移,四十年过去了,但幸福的回忆不能忘记,铭记心中。
2024年12月31日于豆村
作者简介:赵群道,男,1953年2月10日生,农民,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从1983年在《周至民间文学》、《周至文艺》、《二曲文学》等杂志报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六七十篇,在国庆七十周年征文获奖,2021年印出本人专著《乡土散笔》。联系电话:13259495936通讯地址:周至县终南镇豆一村南一街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