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笔记本有了灵魂
谊 和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源自于内心的好奇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我决定将自2023年8月8日起,一年多来参与文学活动的笔记整理成目录,以便一目了然地掌握笔记的整体结构,并能迅速定位到主要内容。这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是我在工作中形成的习惯,没想到它也促进了我的文学爱好,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在构思初期,我便着手设计目录的格式。页码、日期、活动内容、主讲人、活动组织者,活动地点——这些基本要素都被囊括其中。至于它们的排列顺序,经过了多次调整才最终确定。幸运的是,现代电脑工具的便捷性让我能够不断完善,直至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便于查找,了解每一页的内容。因此,我为笔记本编上了页码,从第1页开始,直到笔记本用尽,页码达到了177页。在填写目录的过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初记录时的情景,那些经过系统整理的名家报告内容,印象也变得更加深刻。
整理笔记的目录,似乎我又主持了各位文学名家在我的会客厅的沙龙活动。你看张炜讲了《写作的目标是善良与自由》和《尤利西斯导读》,吉狄马加讲了《古典诗歌外国诗歌与今天的传承》和《写长诗不重复自己》,还有唐晓度的《新诗的散文美》和《历史是永久的新闻》,欧阳江河的《诗歌与教育数学和哲学》,西川的《诗与数学无限可能性》,张清华的《文学的核心是诗》,吕周聚的《对人的关注与思考》,路也的《科学与梦想平分秋色》,李宗刚的《作家诗人进校园》,刘文飞的《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徐峻的《从长沙窑到敦煌吐鲁番》,穆涛的《中国人推崇的文章风气》,王川的《文化散文的目标》,张锐锋的《散文的变革》,丁建元的《散文的语言与凝练》,张期鹏的《张炜写作的大地》,季卫国的《用眼睛看到画面的边》,徐行健的《自然美学关照下的色彩应用》,刘君的《“向阳坡上”分享会》,徐清源的《网络文学谈》,李炳锋的《山西访古》,欧文老师的《现代诗歌、散文的朗诵》。当然,还有一些文友的“发言”,如张坤堂的《如何撰写书评》、秦长清的《古韵诗词的规范与撰写》、赵鹏的《我的报纸收藏》、秦义玲的《诗歌欣赏与写作》。最后也少了我这个主持在国杰文化沙龙的《家庭教育与写作》、在红枫读书堂的《一点四维与写作》、在周三读书会《“素笔铅华”分享会》上的“发言”等。在这个“目录”中,我与这些文学巨匠们共聚一堂了。
整理完基础表格后,我开始设计如何将90行的目录内容压缩到与笔记本大小相匹配,并在一页纸上正反面打印。最初,我采用了最笨也是最节俭的方法,即在用过的废纸反面上打印,然后与笔记本进行比对。14号字体太大,换成12号,再换成11号,最终将目录压缩到2页的范围内。A4纸太大,换成大16开,再换成小16开,最终如愿以偿。接下来,我需要将目录打印到一页上,并解决反正面对齐的问题,这需要一点点调整。经过反复比对,我终于差不多完成了。然后,我用一张新纸,先打印第一页,再翻过来打印第二页,这就是真正的成品了。只要将多余的边裁掉,就算大功告成了。但是,当我用壁纸刀,比着塑料直尺在垫板上下刀时,裁反了!小心再小心,还是浪费了一张新纸。我不得不又重新打印到一张新目录,这次我反复斟酌,不能再出错了。
当我终于将双面粘贴好的目录页放到笔记本上比对,确认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我用夹子将目录页夹到笔记本上,然后慢慢揭掉靠近装订粘贴处的双面胶保护纸,让这世界上唯一的目录与笔记本相吻了。
这个笔记本,似乎因此而有了灵魂。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