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月同行,我们已经站到了2025年的门前。
还有两个小时,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尽管经历了六十个跨年时刻,但习惯,仍然让我止不住回望即将过去的2024年。365个日日夜夜,我深深的感觉到,2024年是我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年。
因为退出了工作岗位,这一年,大部分的时间我都用在了阅读和文学创作上。有人说,退休便是退出工作,好好休息。我却体会到,文学让我对生活又多了一份期待,也让生命更加充实厚重。
首先,我要感谢《衡阳日报》和《衡阳晚报》的老友和老师。作为一个地方影响深远的主流媒体,文学副刊在编辑老师经年的深耕下,影响早已超出衡阳范围。很多朋友还在坚持订报看报,不能不说副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的散文《住在树上的鸡》、《种菜记》、《酒事十记》等,在王靖、曾海啸、张文凯、何芬等老师的编辑下,先后在日报晚报以及掌上衡阳发表,朋友圈里收到了很多的评论和谬赞。从此,埋藏在心底里的文学梦又一次被唤醒。花甲之年,文学路上再出发。
中国散文网则及时给予了我最重要的助力。4月,在北京举行的2024年“春光杯”全国文学大赛颁奖典礼上,我的散文《住在树上的鸡》侥幸荣获一等奖。当我接过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石英先生颁发的证书那一刻,感恩的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更多的不负时代的好作品。尤其是深入接触散文网总编辑邵建国先生以后,他孜孜不倦地对文学事业的坚守和努力,让我倍受鼓舞。
此后,我多次参加中国散文网组织的论坛、采风等文学活动。拙作《又到刺莓成熟时》获“最美中国”文学大赛一等奖,并被评为最美散文;发表在《深圳特区报》南海潮副刋上的《早餐路上》,获第3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奖和最美散文奖。
在文学活动中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的,还有羡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掌门人李剑峰先生,中华作家网王伟总编,《长江文学》戴三星主编,国际诗歌网丁红梅总编辑,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以及中国百家文化网周强和江金燕总编。现代传媒以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文学的阵地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地。
获奖当然高兴,结识文坛的导师和文友,才更有意义。一年来,我听过王巨才、周振华、北塔等老师在中国散文网活动中给我们的讲座。结识了曾凡华、丁一、蔡旭等文学前辈。认识了姜琍敏、蒯天、谭冰、丹青等文学大家,还有了刘义彬、苏扬、肖隆东、马毅杰、赵阳、刘云霞、廖瑞红等等师友。
网络势不可挡,纸媒的艰难坚守尤其令人敬佩。像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作品变成铅字总觉得是一件神圣的事。总有一批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默默地坚守着纸媒阵地的作家、诗人、编辑,让我感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芙蓉》,在我不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居然通知我5000字的散文《栽在房前屋后的树》已被刊发;《中国散文家》今天也通知我散文上刋;《华人文学》、《东坡文艺》、《文学天地》、《三角洲》都先后刊登了我的散文和诗歌。没有过细统计,应该还有一些老师和报刊给了我支持和鼓励。
《湖南日报》、《深圳特区报》、《永州日报》、《湘潭日报》、《荆州日报》等一批特色独具的地方党报,也以副刋的形式在为文学的坚守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年来我有多件作品被这些报刊青睐刊登。
尤其要感谢湖南省和衡阳市作协的领导和老师。首先是衡阳市作家协会在我重新开始文学创作的时候吸纳我为作协成员,当我的创作渐入佳境的时候,又推荐我加入了省作协。我要发自内心地感谢素未谋面的省作协领导胡革平,游和平,彭勇辉,感谢胡丘陵。感谢衡阳市的刘运仕、胡仲明、徐文伟等。
在新桃换旧符的时候,人们总喜欢讲一句话,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回望即将过去的2024年,无非是为了2025年有一个更好的预期。我真诚的祝愿相熟的老师和朋友,还有不熟悉的文学大军中的所有的人,关注当下,关注人性,不负韶华,努力创造出唐诗宋词般,能经受历史风雨洗礼的好作品。我虽不能为文学增光添彩,但我仍愿做文字和文学的守护者、拥戴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