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鹰暮穷途(八十三)
作者/三木秉风(周凤森)
文化的内在要求决定着民族文明的长短!
世界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架骨躯壳,世界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灵魂!文明与文明之间只有互相借鉴,文化与文化之间需要相互包容,惟独东方文化具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大统性!所以化解人类文明的冲突需用东方智慧而不是西方价值观!而我们往往被循环帝国的百年短暂繁华所吸引,而看不到其随之而来的“不可持续性”。
桃李无言魅自天成,雄关一夫天地不关。 让我们将历史的镜头切换到五千年前的中原大地,当时盘居于黄河中上游的原始部落,在其首领黄帝的带领下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另一氏族部落,逐渐统 一其它各个部落从而形成部落联盟,黄帝成为部落联盟的第一任首领,中国从此开启了有史记载的华夏文明的长河之舟,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也许从此骨肉相依风雨同舟。就在同时,五千年前亚非欧连接处的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的祖先闪米特人也闪亮登场。
亚洲东西方的两大民族不仅创造着人类历史上古老的文明,也形成了影响世界格局的东西方文化。根据《圣经旧约》记载,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闪米特人在地中海东南沿岸的尼罗河流域和中东两河流域建立了文明,但后来这个民族发生了分裂,闪米特人逐渐分裂出埃及人、巴比伦人、犹太人、阿拉伯人等在内的四十七个民族,他们 共同的民族信仰也出现分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 斯 兰教就是这个闪米特民族的后人信仰出现变化的结果即亚伯拉罕诸教的分裂 。中国名著《三国演义》开篇曰“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历史结论仅仅是站在中华文明的文化土壤中对东方中国得出的结论,而对东方文明以外的文明土壤就未必适用,闪米特人的分裂,一统欧洲的罗马分裂,大英帝国的分裂以及未来美利坚联邦合众国的分裂都是对闪族诸教文化内涵的一次次验证。大家知道,地中海东岸的闪米特人自从分裂了以后就再也没有统一过,至今闪米特人分裂出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政治、军事、宗教冲突依然是世界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而由基督文化影响欧洲的大一统的罗马帝国自从分裂之后再也没有统一过!尽管法兰西帝国或德意志帝国等也试图用军事手段一统欧洲但皆告失败!
文化的内在要求决定着民族文明历史的长短!文化之融里外各光,表似争霸灵却融尚。五千年来,中华文明却代代承传,其文化大融合,其民族大融合,其思想大融合,以及这些大融合后的文明共享,依旧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和源泉,虽然,在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也有秦朝时期的“焚书坑儒”,有宋元明清的文字狱,有五四运动的砸烂孔家店,但在这块中华大地上,民族团结、文化共荣、思想互补、宗教并举从而形成的中华文明,却几乎没有被外力强势中断过。全世界的历史学家都在发问,为什么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而其他三大文明却已消失?为什么入侵中原的外来民族以及他们的思想文化终究会被中华太极文化所同化?中华文化之所以具备同化世界的力量,就在于具备超强攻关能力,却非以武力作为后盾!太极文化中“逢阴则阳,逢阳则阴”的特点是包容甚至同化世界文明的无形基础。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历史如果从周末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界线,在此之前的历史实行的是部落联盟制或诸侯分封制,其后自秦开始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下的藩属制或郡县任命制。诸侯部落制的特点是族中有族、国中有国、邦中有邦,诸侯部落首领的权力下放而各诸侯国享有国家主要权力,官员世袭,土地分封,但诸侯国必须向中央纳贡缴税并维护中央特权及运转。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是郡县管理、等级森严,官员实行中央任命,地方服从中央。在春秋战国之前的诸侯部落体系中,由于权力下放,各个部落或诸侯国相互制约,各地方部落首领或诸侯首领为了长治久安,让子孙们能长久世袭占留封地,往往采取“以德配天”的仁治方略,以道德教化民众,上行下效,国稳民安,国家存在的时间较长,如夏朝达600年,商朝达500年,周朝达800年,该三朝竟历二千年之王道政治,若不是统治者晚期荒淫背道,这些朝代的国运还会更长更久。
自春秋战国以后特别从秦朝统 一全国开始,国家采取了中央集权制,也就是将过去的诸侯部落的地方权力上移中央,由中央实行统 一管理,中央集权带来的国运动荡与朝代更替之迅速,我们有目共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权力在上层国家与下层社会中分配平衡问题,我们仍然需要从中国的太极文化中找寻到应得之答案,也为世界文明的互补共荣开山劈径,因为国家与社会所形成的阴阳必须在太极生发中不断变化与创新以致互相适用,而“官本位”与“民本位”的关系问题在中国文化思想中几乎不存在任何争议。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