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的味道》第42集
王巍立
题材:军旅原创文学
雨天一旦选择了山城,就没完没了,拽不长拉不断,又湿又冷的感觉会让人想家。A队前隆起的大花坛上,总是聚集了一群文艺青年,他们不怕淋雨,甚至很享受这份细雨中的感觉。我是知道他们成立了一个诗歌社团的,并取名《远方诗社》,寓意深长,但凡沾上诗社的文化影子,每个人身上仿佛都自带一股哲人气质,一有闲时便聚到这个大花坛里,探讨诗歌与理想。花坛中央有一棵巨大的不知名的树,树根由于太过粗壮,已经把泥土拱起,在树根周围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凹陷,雨水灌满这个凹陷,远远望去,颇有些诗情画意。有几只鸽子常年把A队的屋檐当成自己的家,也时不时飞入花坛,加入诗社的交流讨论,诗人们也不驱赶它们,任凭它们在一旁咕咕咕咕,偶尔有一只会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花坛下站着,仿佛被诗歌感动,听醉了入迷了。
我起初是不屑与诗人们为伍的,劣根性的认为那是酸腐文人的德性,或许后来有所改变,但那是后来的事了,没有经受生活的苦,是不会明白诗歌对精神世界的慰藉的。我倒是对实验课颇感兴趣,每次上油品应用分析课,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各种颜色的试剂,各种标号的军用汽油、煤油、柴油,航空润滑油、润滑脂标本,都分门别类的摆放在实验室的固定位置,就是不做实验,单是进入实验室参观一下,也神秘感满满,每次来,满脑子都是它们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粘稠度,稳定性和燃点。可是有一位同学却是来搞笑的,虽然我不确定他是否有新思路。他每次来上实验室,从来不按实验操作流程,他总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看他做实验,让我想起了老家乡下办大席时请的土厨子,总之有什么佐料就放什么佐料,至于说囗味吗,吃不死人就算是又赚了一天。我有好几次看到他的实验台上冒起火花,可他却无比淡定,甚至将不知名的实验结晶体当做宝贝,珍藏起来。他这种怪异行为甚至会带到饭堂,按照总后勤部王克部长的要求,官兵每人每天必须保证一只鸡蛋,而且鸡蛋是不允许打碎炒熟的,必须是完完整整的用开水煮熟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名军人每天有一个足量的鸡蛋。但是,在他的思维认知里,鸡蛋必须有大有小,所以每次到了开饭的时候,他总是先拿起几只鸡蛋对着太阳一顿对比,然后将他认为最大的那只留在自己碗中。这一番操作下来,着实比较费心费眼,我居然能够做到心平气和的看着他做完这一切,而并不觉得这种行为的怪异,甚至有点小可爱。
过年真正的意义,也就是在年前的十五天左右,这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具有吸引力了,而对于离家几千公里的一群大小伙子们,那是相当期盼的。因为把春节、探家、团圆,这几个字眼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这群青年军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虽然距春节还有半个月,可大伙的心已经在蠢蠢欲动,因为人总是在无限接近幸福的时候最幸福,即将拥有幸福的感觉永远比拥有更快乐。

既然要回家,就必须给爸妈带点重庆特产,江北五里店腊味批发市场是大伙从当地老表口中探来的美食情报。对于当地人来说,腊肉是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它的瘦肉不柴,非常有嚼劲儿,肥肉的部分也是肥而不腻,口感非常的丰富,油脂也特别香,吃起来有一种淡淡的清香的味道。想法付诸行动,抽一个周末的时间,A队组成的庞大的探乡采购团,说是采购,那叫名膛!军校学员一个月才七十二块大钱,购买几斤腊货?不过是走走看看开开眼罢了。一进入市场,大伙立刻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年味,成排的店铺,每个铺面上都拉起密密匝匝的绳网,无一例外,每根绳子上都挂着各种腊货,鸡,鸭,猪,兔,鹅,牛,羊,真是无不可腊,且每根腊货都保持间距刚刚好,随风轻轻摆动,谁也不会碰到谁,如果一根三根五根挂在那儿,一定不会引起注意,可是当整个市场上全部挂起各式腊货,那便相当壮观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随风轻荡,散发出诱人的腊香。摊主很热情,告诉我说:“这里能够买到很多非常具有特色的年货,还有大伙没见过没吃过的美食”。而我感兴趣的,是这些腊货究竟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摊主看出了我的疑惑,主动领起大伙在市场里当起了美食推荐导游。“这得从头讲起喽,我们山城多雨阴湿,古代又没得冰箱,老百姓好不容易弄点牙祭,又特别不容保存。但是老祖宗发现一个秘密,就是把那些牙祭抺上重盐,用果木或松枝烟熏过后,反而容易保存了,而且还是存的越久,味道越好!”。这个就厉害了,到底还是最精髓的智慧藏在最底层的百姓之中,就这样,一千多年的传统手艺,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手中,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今天山城人独有的口味。“我们屋头后面的山喔,全部都是宝贝喔!”,摊主越讲越兴奋,索性把买卖交给老伴打理,拉起大伙的手现场当起品牌代言人。“我们的猪娃儿,打小喝的是天然矿泉水,要想腊肉好吃,猪娃儿必须打小在山上散养,山上产的一种黑松露,就是它们的山珍,野猪和家猪杂交过后,体型小,适合放养,我们叫它跑山猪,跑山猪就是我们制作老腊肉的原料。天天,这些山猪都在山里耍,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天然料,这样腊出来的肉香味浓郁,肉质也更紧实。早年间,我们乡下有一条约定,哪家的腊肉的块型越大,肥膘越厚,就代表主人越勤劳,越有面子”。摊主大伯可真能啦,打开话匣子,就彻底关不上了。看这场景,今天就是买卖不做了,他也愿意和这群当兵的混个脸熟。“熏腊货的屋子我们叫熏房,每家每户的熏房里头都有挂腊货的架子,上挂是门技术活,离火太近不得行,太远也不得行,还得保证腊肉24小时不间断的熏制,经过个把月低温焖烫,腊货才算是完成了”。
但有一种腊货看起来很奇怪,好好的一只腊兔为什么死了还得被五花大绑?”。看出我们的疑惑,老伯立刻又来了精神,看的出,这位摊主老伯在一个地方待久了,突然遇到一群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老伯恨不得把山城所有的美食宝藏全都挖出来倒给大伙。“这是广汉缠丝兔!从清朝开始就有了,原来就是专门进供皇帝佬儿下酒的小菜,皇帝佬儿代代换,皇帝徒儿岁岁传,传来传去,就从宫里传到宫外,传到广汉民间小巷来喽。先把兔儿去皮洗净,用食用香料,白糖、白酒、盐巴和豆油调均腌制一哈,最关键的一步是用细麻线将整只兔儿紧紧缠绕,锁起那些香料,挂起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凉干,啥子时候有闲喽,啥子时候取一只,冷水上锅蒸透,热吃香,冷吃更香!但千万要记住一条:吃缠丝兔必须得用手撕起吃,用刀切就暴殄天珍,没得意义喽!”。想不到,一只小小的兔子还蕴藏着这么多的文化因素,真是古人诚不欺我,让我立刻想起了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其实不用听老伯的宣传,搭上眼一看就知道这种兔儿一定很好吃。穿梭在热闹的市场上,做买,做卖,讨价,还价,吆喝,欢声,笑语,组成了一幅山城版的清明上河图,图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的如此有激情,有动力,有希望,突然一位大嫂扯起她那嘹亮的大嗓门冲我喊到:“兵哥哥!五百年才等到起你一个帅帅哒兵哥哥,来吗!来买二包江津米花糖吗!”。大嫂一声吼,着实吓我一跳,定睛一看,她家门店专营江津米花糖,这种糖我在队里吃过,是同学从家里带来的,说是糖,其实更像是点心,大米花和芝麻加蜂蜜做原料,压制的紧紧实实,有点像我在北岛两栖部队时吃的压缩饼干,但实话实话,绝对比压缩饼干口味好吃的多。大嫂一声吼,吼都吼了,也算是盛情难却,高低得买两包。说白了,腊货还是有点小贵,学员凭一个月七十二块大钱的津贴,还是买两包米花糖更合算!一个人带头买,大嫂家的铺子算是开了头彩,你一包,他两包,大伙都把铺子里的存货差不多都干光了,才心满意足的离去。看着大嫂那满足的笑容,也不枉她称呼我一声帅气的兵哥哥,值!
走过许多路,遇见许多风景,山城的味道永远留在心中,是一段人生驿站的温暖,是一份对归乡的期待,是一种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是众生细细品味的艺术。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