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书本 大学问
作者:苑 枫
咋看这标题,以为有点玄乎,小书本,怎么又有大学问呢?似乎不合常理。然,老朽一向说大实话,老实话,真实话,认认真真的话,从不妄言。要么,让我详细说给你看看听听,也许你就会认同,说不定还能给我点个赞呢?
说它是小书本,名字叫《中国古代童蒙读物大全》,一看便知是给小孩子读的,而且有“童蒙”二子为证,小孩书吧。开本850x1168毫米1/32,不大吧。定价仅5.45元,便宜吧。文字呢,多半是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不等。篇幅呢?语言呢?多用韵语,顺溜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全本283页,不多吧。小本本吧。
篇章内容呢?看看吧,《百家姓》、《三字经》,《小儿语》、《神童诗》、《教儿经》、《劝报亲恩篇》……个个都文字洗练,篇幅短小。言简意赅。让你读了还想读,想忘都忘不掉。因为它朗朗上口,贴近生活,易于接受,入心入神,让人心领神会,精巧而明了。精练得到小巧玲珑的章法。

但小归小,小中见大。它容纳了大多童蒙书籍的篇章,大不大?正文28篇,包括《三字经》俗称“小纲鉴”,即一部名人史略,不大么?《千字文》,虽然只有千字,那可是一部自然科学史纲啊!天地,宇宙,人文无所不有啊!够大了吧。《弟子规》则是教育蒙童为人之道,处世哲学,大道之道的学问。难道还不是大学问么?还有《增广贤文》、《名贤集》、《朱子治家格言》等国学名篇。谁说不是大学问呢?可以说;小孩读,成年人读,老年人也读,人生一世读不完的书。迄今我国正提倡国学,传播国学,讲授国学,意在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言:“古为今用……”。这不就是一直以来遵循的文艺史纲吗?岂非大也哉!
不仅仅这些,更有附录6篇,尤为大气磅礴。不但大,而且道理深邃,几千年来,历代学者,专家,文学家,史学家,研究评论家,甚至哲学家,预言家,也在研讨其中的奥妙,什么呢?如姜尚的《乾坤理数万年歌》,此篇正如文中介绍:“姜太公谈商末周初之人,先从上古说起,渐引至周朝,周历三十六主,共八百七十四年,此言八百秋。” 开篇偈语:“太极未判昏已过,风后女娲石上坐。三皇五帝已相乘,宗派源流应不错。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由此推及汉、唐、明、清……诸多谶字,偈语,无人可解,解而不多,言而不详,不可不谓大学问也。
尤其是《藏头诗》,书载说是唐·贞观六年,李淳风与袁天罡同唐太宗李世民的对话,也俗称《推背图》。是唐太宗向李淳风请教“术数”之学。太宗曰:“推我朝得昌几许?……”李淳风答曰:“此乃天机,臣不敢泄。”但李淳风还是推测千年,直至“海内又有海,天上更有天,人马东南走,若死太原人……” 还有刘伯温的《烧饼歌》,文载:据传刘伯温(刘基)深明“术数之道”,一天朱元璋居内殿,吃烧饼,并啖一口。内监忽报:“国师觐见”,帝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礼毕。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基,乃掐指轮算,对曰:“半是日兮半是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示果然。帝信而无疑。于是,明太祖问:“以天下后世若何?”基(伯温)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帝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 伯温回曰“……爱民如子亲兄弟,创立新君修旧京。千言万语知虚实,留与苍生作证盟。”也是不解之解之谜。 据有文载清末传有《十字谣》:“清受天命,十传而亡。”或曰宣统拆字谣:日宣三德,历算三统,暗含“宣统三年”果其不然,三年后即辛亥革命。宣统三年,大清朝完结。
记得宋·赵恒《劝学诗》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然书中大有“天机”,和了今之所谓科幻之谜。有些书穷尽一生之力读不懂,读不透,读不出其中蕴含的意义。应了那句:“都说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这本看似小小的书,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国粹与精华。我放在床头,信手拈来,随时阅读。已读了几十年,愈读愈新,愈读愈异,愈读愈奇,愈读愈发问。愈发觉得这书看似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实则道理深透,哲理蕴涵于字里行间。这岂不就是大智慧,大道理,大知识,大学问吗? 千古佳句,治理名言。亲恩故事,先贤经传。字里行间,人生宝鉴。天地人和,大道无疆。礼乐之道,小书大典。读之感悟,益寿延年。
苑 枫 2024年12月28日19时16分 于晚风斋

